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折掘部

折掘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陇右鲜卑之一支。亦作叠掘。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原居于漠南、河套一带,其中一部分早迁入河西湟中廉川(今青海民和县西北)一带。据《晋书·郭黁传》载,鲜卑折掘曾送马于前凉西平太守赵凝处。东晋太元二十年(395),被秃发乌孤击破,使乌孤得以建廉州堡都之。自此,折掘部归附南凉,其上层有在南凉政权中任职者,秃发傉檀王后亦为折掘氏。义熙六年(410),北凉沮渠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麦田、车盖等鲜卑诸部皆归附。南凉右卫将军折掘奇镇反于石驴山(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境),逼使傉檀从姑臧迁还乐都(今青海乐都县)。隆安三年(399),叠掘河内率户5千,自北魏西界河套一带归附西秦乞伏乾归,被授为都统,娶宗女为妻,成为陇西鲜卑之一支。参见“河西鲜卑”(1508页)、“陇西鲜卑”(1255页)。

猜你喜欢

  • 萨迦地方政权

    元代宣政院在乌思藏地方所置地方政权名。亦称萨迦政权、萨斯迦政权。藏传佛教后宏期,乌思(前藏)、藏(后藏)地方款氏(亦作昆氏)家族高僧贡却结布,在萨迦(今西藏萨迦)建寺立宗,创萨迦教派。传至四祖萨班,德

  • 高欢

    496—547北魏、东魏大臣,北齐奠基者。一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谧仕魏官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累世居北边,为鲜卑化汉人,俗同鲜卑。一说其先为高丽人或鲜卑人。

  • 旗屯

    军屯方式之一。清代八旗官兵于边疆开垦地亩之称。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反击罗刹入侵的凯旋官兵,移驻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黑龙江(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等地。前城令索伦、达斡尔官兵,后城令原

  • 阿把合

    见“阿巴海”(1201页)。

  • 富楼沙

    见“配夏哇”(1813页)。

  • 满泾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勤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十月,在其地建站。在前苏联境内阿姆贡河口北岸莽阿臣噶山附近。

  • 骆将

    骆越人首领。参见“骆越”(1782页)。

  • 完颜蒲剌都

    ?—1220金大臣。西南路按出灰必剌罕猛安人。女真族。完颜氏。初充护卫,累官为原州刺史。因在部内买马失职,夺官一阶,降北京兵马都指挥使、宁远军刺史。后官至西京(今大同)留守事。崇庆元年(1212),迁

  • 伊江集载

    书名。作者失名。不分卷。按舆地、城池、山川、坛庙祠宇、军台、河渡、堤堰、官制兵额、屯务、派防、营务、库储、粮入数、粮出数、饷入数、饷出数、红白赏恤、借办军装货物、封储钱两、实存银两、绿营采买、绸缎、回

  • 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

    土司名。古僰国地,唐戎州。贞观(627—649)初,徙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宋升为州,属东川路,后易名叙州,治所在登高山。元至元十二年(1275),郭汉杰以城归附。翌年,立安抚司,未几,以山城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