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护法明公德运碑赞摩崖

护法明公德运碑赞摩崖

宋代云南大理国碑刻。全称《大理国护法明公德运碑赞》,亦称《威楚德运碑赞摩崖》、《高量成碑》、《德运碑》等。在今云南楚雄市区西20余公里薇溪山石崖上。碑文作者姓名剥蚀无考,自称是“大宋国建武军进士”奉命记。据《楚雄县志》载,该碑“上镌《戊寅护法明公德运碑赞》”,则此碑刻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戊寅,即大理国王段正兴即位之十二年,1158)。碑高约2米,宽1.5米,上刻螭纹。内容赞颂大理国(后理国)相※高量成之德政。高氏为历大理国权臣,其曾祖父高升泰曾取大理国而代之,称“大中国”,至其祖父高泰明,归政于段氏,仍任相国、演习等要职,掌军政大权。高量成为相9年,被封为“中国公”。碑文赞其讨平滇东三十七部,“扫除烽燧,开拓乾坤”,“公以礼义为衣服,以忠信为甲胄,以智勇为心肝,远来之者割地而封之,不归化者兴兵而讨之,自是天下大化”。足见其权势之大。碑文还对高量成致仕退居威楚(今楚雄)后的事迹作了颂扬:“四夷八蛮,累会于此”,“虽夷狄之深仇,部曲之死恨,到此归方寸,恶竟冰释。袖刃怀刀,一时捐弃”。可见其仍在威楚操政柄,使“八纮四海,闻命于此”。大理国王再封之为“护法公”。史载高量成事仅寥寥数语,而碑文丰富详切,可补史阙,为研究大理国及高氏的重要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 站丁

    见“乌拉齐”(334页)。

  • 皇华驿

    清代在京师所设的驿站。为全国驿传的总枢纽。设驿马500匹,马夫250名,车150辆,车夫150名。每年经费由兵部核明数目,移咨户部给领。皇华驿每日拨马以备车驾司捷报处之差,照勘合火牌,填给车马之数,应

  • 怀庆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县)。太祖八年(1213),蒙古军取金怀州、孟州。太宗四年(1232),改怀孟州。宪宗六年(1256),划为忽必烈(世祖)分地,置总管府。后改怀孟路。中

  • 普安路

    元代旧政区名。古为夜郎地。秦属黔中地,两汉隶牂牁郡,蜀为兴古郡,隋设牂州。唐置西平州。后改兴古郡为盘州。南诏辖其地,东爨乌蛮七部落居之。后爨酋阿宋驱走他部占有其地,号“于矢部”,世为酋长。蒙古蒙哥汗七

  • 高山族收获祭

    台湾高山族传统的农事祭仪。通常分为摘穗祭和报谢祭两段举行。各地祭仪不一,如曹人称收获祭为“冒卡瑶”,祭仪开始第一天先斋戒,第二天禁外宿,第三天洗涤衣服、器具,第四天携带酒、肉、糕等祭品至田间祭粟神并摘

  • 柯尔克孜文

    我国柯尔克孜族使用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柯尔克孜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其文学语言是在北部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柯尔克孜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信奉伊斯兰教后,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新疆突厥语族民

  • 龙原县

    渤海王国置。为东京龙原府庆州依郭县。县治故址众说不一;或说即今吉林省珲春县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一说为珲春县城西半拉城子;有说为该县东北210华里之城墙砬子;今又有人说应是该县城西南20华里之温特

  • 沙瓦卡

    傣语音译,傣族对“小乘佛教”的称谓。宗教界又称为“南传佛教”或“南传上座部佛教”,源于古印度部派佛教之上座部。公元前3世纪传入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后经中南半岛传入中国,主要为傣族所信奉。与傣族相邻的

  • 沙苑

    地名。又称沙阜、沙海、沙窝。在今陕西大荔县南洛、渭二河间,东西80里,南北30里。西魏大统三年(537)十月,西魏丞相宇文泰利用地形特点在其东10里之渭曲,列阵设伏,大败东魏丞相高欢军,史称“沙苑之战

  • 按陈

    蒙古国重臣。又译按赤、按只、阿勒赤。孛思忽儿弘吉剌氏。※特薛禅子,※铁木真(成吉思汗)之妻弟。随从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宋开禧二年(1206)蒙国古建立时,封千户长,辖弘吉剌部3000户。曾随汗弟合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