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窟咄
代国宗室。鲜卑拓跋氏。代国君主※拓跋什翼犍少子,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之叔。建国三十九年(376),父败亡后,以年长,为前秦将苻洛逼徙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受苻坚礼遇,入太学读书。后为避乱,随慕容永东迁,任新兴太守。登国元年(386),侄珪复代国,寻改称魏。八月,匈奴独孤部刘库仁子刘显遣弟亢埿迎之,欲立其为主以取代珪,共同兵逼北魏南境,迫珪北逾阴山,复奔贺兰部,向后燕求援。十月,进屯高柳(今山西阳高县),为珪与后燕贺驎联兵击败,投奔铁弗匈奴刘卫辰,被杀,属从为珪收降。
代国宗室。鲜卑拓跋氏。代国君主※拓跋什翼犍少子,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之叔。建国三十九年(376),父败亡后,以年长,为前秦将苻洛逼徙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受苻坚礼遇,入太学读书。后为避乱,随慕容永东迁,任新兴太守。登国元年(386),侄珪复代国,寻改称魏。八月,匈奴独孤部刘库仁子刘显遣弟亢埿迎之,欲立其为主以取代珪,共同兵逼北魏南境,迫珪北逾阴山,复奔贺兰部,向后燕求援。十月,进屯高柳(今山西阳高县),为珪与后燕贺驎联兵击败,投奔铁弗匈奴刘卫辰,被杀,属从为珪收降。
内蒙古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喀尔喀等地所供奉之祀神仪物。《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都有“九斿白旗”的记载,据说是神矛。在金刚宝矛之下装着圆盘,圆盘上钻有8眼,每眼有白缨。四面四角共有8个陪纛
狍皮上衣。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鄂伦春人旧时的传统服装。用五六张夏季或初秋带毛的狍皮(俗称“红杠子”)制作,五六天制成,一般能穿二三年。式样与短的※“苏恩”相同,春夏秋
蒙古部与蔑儿乞部战争之一。莫那察山又作莫察那山、孟察山、木鲁彻薛兀勒山。地在薛灵哥河(今色楞格河)流域,1197年,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结克烈部王罕,大败夙敌蔑儿乞部脱脱(又作脱黑脱阿)于该地,掠
辽道宗朝大臣。字耶宁。契丹族。楮特部人。南府宰相萧高八子。性沉毅,笃学善辨。兴宗时入仕,累迁左中丞。重熙十五年(1046),任兴宗长子燕赵国王耶律弘基(道宗)傅,辅导以礼。十七年(1048),迁北院枢
卫拉特蒙古大台吉坐床。木制,长六七尺,阔3尺余,形制略如内地。左、右、后3面,均有边栏,间有雕刻。自宰桑以下不僭坐。因为大台吉特有,故俗称袭位曰坐床。
1450—1496明朝将领。字廷芳,别号益庵,又号东山居士。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人。明开国勋臣沐英曾孙,沐斌之子。幼承家学,好读诗书。成化元年(1465)嗣黔国公爵,始镇云南。30余年兴学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至元四年(1267),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始封,授驼纽金镀银印,一说次年改赐驼纽金印。子也先帖木儿于十七年袭封。后西平王粤鲁赤子老的及忽哥赤裔阿鲁等袭封。
见“札只剌”(1600页)。
?—1776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乌什人。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伯克公品级噶岱默特长子。初隶准噶尔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随父至伊犁投奔清军。二十五年(1760),受命入觐,授拜城阿奇木伯克,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牧区租牧主牲畜为生的牧民。自己无牲畜,靠租牧主奶牛维持生活。租金很高。人身依附於土官,不能随意迁出部落,凡逃至其他部落被送回或抓回,将遭毒打、罚款、抄家,甚至处死。获土官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