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州
即“睛州”(2357页)。
即“睛州”(2357页)。
参见“怀仁可汗”(1117页)。
元地方政区名。斡朵怜,清文献作鄂多里。元初于水达达女真地所置5个军民万户府之一,先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治所故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牡丹江右岸马大屯附近,一说为依兰县城北门外松花江南岸旧古城。建州女真
见“喜申卫”(2182页)、“喜辰卫”(2182页)。
国民党在海南黎族地区设立的管理黎族事务机构。又称抚黎局。国民党为消灭海南岛革命力量,1932年调陈光汉警卫旅到海南岛,对黎族地区实行“剿抚兼施”的政策,指令设置琼崖抚黎专员公署,把自清代沿袭下来的委封
见“安清”(904页)。
见“阿旺簇勒提木”(1245页)。
蒙古语“彻辰汗”的异译,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末置,以宋代名将杨业后裔杨光同任长官。隶酉阳宣抚司(后为“酉阳宣慰司”)。清顺治十六年(1659)归附,因呈请袭职迟延,部册无名,未准世袭,亦未颁给印信、号纸,仍称长官。住牧四川酉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张秀眉”(1180页),“咸同起义”(1617页)。
即“段智兴”(16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