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月氏

月氏

①西域古族名。一作月支。周秦至汉初,游牧于敦煌、祁连间。其族属,《魏略·西戎传》称其为羌,《旧唐书》谓其为戎。学术界则众说纷纭:有突厥说、雅利安人说、伊朗族说等。王国维认为《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氏,《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即其族裔。秦汉之际,势强,曾击溃乌孙,胁迫匈奴,匈奴头曼尝送长子冒顿为质。西汉文帝三年(前177)至四年,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破,其大部西迁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称大月氏。未西迁部分,则移居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左右,大月氏因遭匈奴驻老上单于与乌孙夹攻,被迫南下,建王庭于阿姆河北。后越过阿姆河,占领大夏,遂定居之。公元一世纪中叶,建立贵霜王国,都蓝氏城。居民逐渐定居,从事农业、商业。小月氏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定西河地时,出山与汉人杂居。后称“湟中月氏胡”,共有七大种落,胜兵9000余人,游牧于湟中、令居一带。另有数百户驻牧于张掖附近,称“义从胡”。其语言、生活习俗等与羌人相近。河西及金城(今兰州)诸守将部下,多有小月氏士兵。此外,塔里木盆地南缘,沿昆仑山至葱岭一线,亦有许多月氏部落存在。 ②(?—前123)故匈奴相国。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归附汉朝,受隆重礼遇,被封为亲阳侯,赐食邑680户。六年(前123),因坐谋反罪被斩。爵除。

猜你喜欢

  • 斡脱钱

    见“斡脱”(2424页)。

  • 摆时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民歌曲调名。通常由男女青年在山野对唱,内容多反映爱情和生产劳动。歌词格式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由三句和一个固定的结束短句组成一段。各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反复时句首和句尾部分基本不变

  • 烘和图池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西域水道记》作鸿和图淖尔,蒙古语“铃湖”之意。又称斋(宰)桑淖尔,即今斋桑泊。原属中国,19世纪下半叶被沙俄并吞。

  • 额胡娘娘

    娘娘神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患伤寒、发热及身上长红斑点,皆祈祷此神保佑。其来源传说,同“额古都娘娘”(2535页)。

  • 押行宫辎重夷离毕司

    见“夷离毕”(760页)。

  • 草塘安抚司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置。隶四川播州宣慰使司。治所在今贵州瓮安县东北。宣德七年(1432),所属谷撒等41寨少数民族举众反明,为总兵陈怀征服。景泰三年(1452),臻、剖、五坌等地苗民与草塘、

  • 慕容明

    680—738唐代吐谷浑王族。字坦,号代乐王。慕容氏。神龙二年(706),受唐封左屯卫翊府左郎将。景云二年(711),摄左屯卫将军,仍充押浑(指吐谷浑部落)副使。玄宗开元元年(713),拜上柱国,十年

  • 大宋建筑隆兑州摩崖碑记

    古碑刻。北宋李彦弼(奉议郎权通判桂州)撰文。刻于政和五年(1115)。碑高3.66米,宽4米。正文真书,左行竖刻,字径8.3厘米,计1820字。内容首述邕州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形势、物产、民风等,次述建置

  • 墨尔根城

    地名。即今嫩江县城。位于齐齐哈尔城北435里,诺尼江(嫩江)南岸。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建。二十九年至三十九年,黑龙江将军移驻于此。同时以副都统、城守尉官兵镇守。清初至民国年间,八旗驻防官兵及迁入

  • 于祝

    即“温宿”(22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