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毕僳语

毕僳语

我国云南省部分地区自称毕僳(米必苏)的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及其相邻的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6000左右。在国外,缅甸、泰国也有分布。毕僳语内部有一定的差别,因尚未作深入调查,方言差异情况尚不大清楚。以勐海县勐遮乡曼洪话为例:语音特点:有24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分清音和清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和舌面前两套,有舌面中塞音。有同部位的鼻冠与浊塞音相拼的复辅音3个,有腭化的双唇音3个,还有带鼻冠和腭化的双辱浊塞音1个。有10个单元音,4个复元音,以前响的为主,由主要元音加韵尾i、u构成。有p、t、k塞音韵尾和m、n、g鼻音韵尾,多半出现在傣语和汉语借词中。有6个声调,其中3个出现在固有词中,另外3个出现在借词或形态中。语法特点: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词序,形态手段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等11类。名词有复数形式,用在名词后加附加成分表达。名词既可单独和数词连用,也可单独和量词连用。与量词连用带有指示作用。量词较丰富,与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有相当丰富的计量名词本身作计量单位的现象。人称代词分单数和复数,复数人称代词是用单数人称代词主要元音的屈折变化构成。疑问代词用疑问语素α55构成。动词有情貌范畴,用在动词后加助词表达。形容词有前缀,否定时则前缀脱落。形容词表示程度加深不用重叠词根方式,而用将形容的原调一律变为高升调。也可用加后缀的方式表达。结构助词较丰富,有指明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词、量词或数量词组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补语在中心词后面。词汇特点: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复合词有并列、偏正、主谓、宾动等结构形式。派生词数量较少,用加前后缀的方式构成。借词主要来源于傣语和汉语,基本上采用音译方式借用。

猜你喜欢

  • 林木中百姓

    见“槐因亦儿坚”(2312页)。

  • 达赖喇嘛七世

    见“格桑嘉措”(1809页)。

  • 勒都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松蕃卫,在今四川松藩境。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在其地置勒都族长官司,实行土官管理制。宣德三年(1428),故土官子川操入朝贡马,赐之钞、彩币表里、纻丝袭衣、靴袜等。六年(143

  • 高足黄

    民国时期四川省内外一些经营药材的商贾对羌等民族一种剥削方式。羌族地区盛产麝香、贝母、虫草等珍贵药材。一些外族富商在茂州等地设有专门收购药材的商号,给挖药人和捕麝取香人先贷款或赊售日用百货,日后拿药材抵

  • 排单

    稽查驿站驰送报匣收发时刻的凭单。清朝平定金川,军务紧要,沿途驿站递送事件缓急无定,为专责成,乾隆十三年(1748)规定,于驿站处填写报匣若干、封套若干,将接发时间,逐一注明,逐站填注递送,沿途由京派大

  • 疏勒都督府

    唐代在西域设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四年(659,一作上元中),以旧疏勒国归附,置府。辖地位于今新疆喀什等地。下辖15州。仪凤(676—679)年间,为吐蕃占领。武则天长寿元年(692),武威道总管王孝

  • 苗绣

    苗族民间工艺。刺绣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先贴好纸样后刺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等属凸绣。平绣与湘绣同,挑花、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皆属此工艺。以凸绣最具民族特色,有立体感,较费工时。多用在衣领、袖口、

  • 骨利干

    铁勒诸部之一。唐时游牧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之北,南接回纥。地近北极,昼长夜短。产名马、良驼,地多百合草,人以为食。先后附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遣使朝唐,献骏马,

  • 阿邻帖木儿

    元朝大臣。又作阿林铁木儿、阿怜帖木儿。畏兀儿人。秘书太监※阿的迷失帖木儿之子。善蒙古文,多闻识,历事数朝。由翰林待制累迁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仁宗时(1311—1320年在位),奉诏译《贞观政要》、

  • 拉喜彭楚克

    清朝前期蒙古族著作家。其著作《水晶珠》是蒙古文献中重要著作,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并收录了蒙古古代传说故事。如《孤儿传》就是有240余行的短篇叙事诗。该书得到国内外蒙古学家的重视,西德、日本均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