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泉州三贤、四贤墓

泉州三贤、四贤墓

中国伊斯兰教古墓之一。在福建泉州东郊灵山南麓半山腰。相传,唐武德(618—626)中,默德那国(今麦地那)圣人穆罕默德门徒四大贤人来朝,传教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谒储,四贤我哥仕传教泉州,卒,归葬于此。墓座北朝南,为长方形花岗石雕琢的伊斯兰塔式。为后屏、东、西、北三面,依山砌叠成半圆形壁岸,沿壁岸筑建弧形石檐盖回廊。回廊由25根石柱组成,9个间格,廊内靠壁石柱15根,檐下则遗有3根造型奇异之棱柱,据考证,乃唐代遗物。廊内有元明清三代石碑7方,正中乃元英宗至治三年(1322)的阿拉伯文石碑,右侧有一方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郑和下西洋路经泉州,来此墓祭告行香所立汉文石碑。墓前后有石雕香炉,为宋、元时代之遗物。后人为表示崇敬称此墓为“圣墓”。为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教传播史上的重要古迹。1962年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怒苏语

    我国自称怒苏的怒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泸水两县,使用人口8千左右。境外与缅甸接壤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怒苏语有方言差别,分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

  • 佛林卫

    见“弗力卫”(670页)。

  • 蒙古畏兀字

    见“回鹘式蒙古文”(785页)。

  • 洪俊奇

    1244—1291元朝将领。高丽人。洪氏。小字茶丘。洪福源次子。幼从军,以骁勇知名。世祖中统二年(1261),雪父冤,袭父职,为管领归附高丽军民总管。至元六年(1269),率军3千从国王头辇哥平高丽权

  • 大哈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皮大衣。因以狍皮制作,故又名“狍皮大哈”。流行于今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用冬季长毛狍皮制。鄂伦春人过去不穿长大衣,本世纪初交换发展后,专为出售邻近民族制作。爱辉县地区鄂伦春人,每家一

  • 桑主则

    参见“日喀则”(292页)。

  • 伏帝匐

    ?—719唐代回纥首领。药罗葛氏。※独解支子。开元三年(715)父卒,继位,统辖甘、凉间回纥诸部,继任瀚海都督,并任河西经略副使兼赤水军(今甘肃武威)使。次年,以突厥击漠北回纥余部,遂在唐支持下率部攻

  • 袞占

    ?—1713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持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凌袞布长子。号额尔德尼哈坦巴图尔。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噶尔丹扰掠喀尔喀,抵杭爱山,他以兵拒之,兵败,

  • 李儿

    见“李克用”(1034页)。

  • 玉树四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将赛、总举、鸦拉、戎模四部总称。玉树二十五族之四。先世为蒙古,常代表海南各土司支办供亿。驻通天河上游。东界娘磋、安冲、扎武属地,东南接拉休,南邻格吉。有百户4员、百长7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