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父子连名制

父子连名制

以子女名同父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发生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盛行于父系氏族公社确立之后。其时,父系家长从维护自己和子女的权益出发,利用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优势地位,变※母女连名制为父子连名制,以确保父系血统和财产由血亲传承,并区分血缘亲属的远近,使远离者不失其祖。此种制度在我国不少民族中普遍存在,有的一直保留至近代。连名方式约4种:其一为父子连名与母女连名并行式。如布朗、拉祜、独龙等族。此乃母系残余尚存或父子连名尚未健全的反映。其二为父名与子名顺连式,即父名置于子女名之前。有彝、纳西、景颇、怒、哈尼、基诺、贵州部分台江苗族等。如丽江纳西族土司家族的谱系是:阿琮阿良—阿良阿胡—阿胡阿烈—阿烈阿甲……,每代的前两个音节为父名,后两个音节为本人名。其三为父名与子名反连式,即父名置于子名之后。有佤、维吾尔、贵州苗族、高山族中的泰雅人和平埔人等。如瓦族永格来寨杨布勒家谱系是:豪克所—格朗豪克—比欧格朗—克士比欧—剖恩克士……。从格朗豪克一代起,后两个音节为父名,前两个音节为本人名。其四为父子重名式。即子名中重复父名的一二个字或一二个音节,而不注重于顺序。如历史上的烧当羌,其四代世系为滇良—滇吾—东吾—东号。此外,白族过去曾有冠姓连名与冠姓重名的连名形式,如大理国主段氏后期的谱系是: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智兴—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以上各种连名法,当出现与他人同名时,有些民族则采取增连祖父名,或氏族、部落、家族名以示区别。前者如高山族、贵州台江苗族,后者如独龙族等。

猜你喜欢

  • 稽落山

    汉代匈奴地区地名。即今蒙古国西北部的额布根山。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等与南匈奴联兵大破北匈奴于此,北单于遁走。

  • 希利垔

    南北朝时期柔然国相和学者。西域人。约南朝宋代(420—479)后期在柔然任事。柔然前期,国政疏简,不识文书,刻木记事。自五世纪初社仑建立柔然汗国以后,不断与北魏、南朝及西域交往,学习各族文化,渐知书契

  • 可突干

    见“可突于”(492页)。

  • 亦马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又作亦马剌山卫、尼玛拉卫。永乐四年(1406)闰七月,与双城等4卫同时设立。卫治在今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北野马山一带。宣德四年(1429)二月,与兀者等卫遣人来朝,奏言诸卫

  • 帝羓

    契丹人保存尸体的方法。史载,大同元年(947)四月,辽太宗耶律德光自中原汴京(今河南开封)归北,卒于途中,契丹人破其尸,摘除肠胃,充以盐,载之北去,中原人称之为“帝羓”。

  • 卜忽秃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布尔哈图河卫。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女真首领亦能歌、斡罗失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阿儿温河等二卫同时设立,以亦能哥等为指挥、千百户,赐诰印、冠带等,在今吉林省延

  • 戈什哈哈番

    参见“戈什哈”(283页)。

  • 万历武功录

    书名。明朝瞿九思撰。成书于万历四十年(1612),全书14卷。176篇,分地区编次。以列传体记述万历(1573—1619)初年到中期各地(包括少数民族)起义及官府的镇压;南北各少数民族与中央的关系。书

  • 丁发祥

    约1615—1694明末清初武术家。字瑞羽。河北沧州人。回族。少时弃文习武,拜师学艺,攻练拳术、摔跤等技。清康熙十五年(1676),北游燕京(今北京),力败称霸京师之俄罗斯二大力士,京师大震,声闻宫禁

  • 马拨飞递

    指明代驿站直接传送紧急公文。明制,驿站只提供交通工具,一般不接送公文,但北方辽东地区例外,辽东地区只有卫所(军事组织)建制,驿站由卫所直接管理,派兵卒充当驿夫。驿站除接待过往官员、运送官物、押送犯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