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王罕

王罕

?—1203

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又译王汗、汪罕、翁汗。名脱里,又作脱斡邻勒。忽儿札胡思杯禄汗子。幼年曾先后被蔑儿乞人、塔塔儿人掠去为奴。素与弟(一作叔)台帖木儿、不花帖木儿不睦,分地而治。父卒,嗣为部长。忌杀二弟,为叔古儿罕所逐,得蒙古部也速该助,复位。建庭于土兀剌河(今土拉河)流域。曾助也速该子铁木真(成吉思汗)战胜蔑儿乞部。宋庆元二年(1196),联合铁木真,配合金丞相完颜襄大败塔塔儿部于浯勒札河(今蒙古国乌勒吉河),受金封为王,故称王罕。旋为其弟额儿客合剌所逐,逃西辽、畏兀儿、西夏,后获铁木真援,收复部众,复振。四年(一说五年)击败蔑儿乞部。次年,与铁木真袭击乃蛮部,临阵,擅撤兵,遭乃蛮追袭,兵败,得铁木真“四杰”援助,转危为安。六年,双方联兵于斡难河(今鄂嫩河)大败泰赤乌部,继破哈答斤、散只兀等10余部于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嘉泰元年(1201),败古儿汗札木合所统诸部军于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二年,于阔亦田(约今哈拉哈河上源)击败乃蛮部杯禄汗及蔑儿乞部脱脱、斡亦剌部忽都合别乞等进攻。忌铁木真势强,拒绝联姻,关系破裂。三年,谋借伪许婚约之机杀害铁木真,事泄,进兵,于合兰真沙陀(约今乌珠穆沁旗北境)败铁木真,旋遭袭击,逃乃蛮界,被戍将所杀,部众并入蒙古。

猜你喜欢

  • 白土城

    古城名。俗称丹阳城。位于今青海民和县南部。因其墙上长满苔藓,远望呈黑色,故又名黑城。东汉安帝(106—125在位)时置,属金城郡。后废。西晋复置。北魏凉州刺史郭淮破羌遮寒(一作塞)于白土,即此处。古城

  • 钦定平苗纪略

    书名。清代鄂辉等奉敕撰。52卷,卷首4卷。有嘉庆二年(1797)武英殿聚珍版印本。主要记录有关湖南与贵州东北等地苗、土家等族的历史及乾隆末爆发的苗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善后事宜等,详细记录了战争的过程,

  • 阿巴噶右翼旗

    清内蒙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北部。牧地东界阿巴哈纳尔旗,西接苏尼特旗,南邻察哈尔正蓝旗,北临大漠。元属上都路。明代,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居此,号所部曰阿巴噶。原役属于察哈尔,后畏林丹汗

  • 乌尔坦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东南36公里的乌尔坦村。海拔1400米左右。有墓150座,可分三片。乌尔坦村河谷以西约有50座,大型墓4座,南北排列,封堆高2—2.5米,直径30米左右。靠北端一座

  • 拜迭力迷失

    明代哈密哈刺灰首领。勇悍机警。初为千户,与平章革失帖木儿及舍人迭力迷失虎力管辖哈密卫迁居苦峪(今甘肃敦煌东北,安西东南)之※哈刺灰(“瓦剌种类”,一说系伊斯兰化的蒙古人,或谓即哈剌辉特)部众。弘治七年

  • 桄榔木

    树名。又称桄榔树。产于古代牂柯郡句町县(今云南广南县)。《临海异物志》云:“桄榔木外皮有毛,似栟榈而散生。其木刚,作鋘锄利如铁,中石更利,唯中焦根乃致败耳。皮中有似捣稻米片,又似麦面,中作饼耳”。此树

  • 萨末鞬

    见“康国”(2100页)。

  • 甘不剌

    见“甘麻剌”(482页)。

  • 鹤公祠

    苗疆古迹。又名吴公祠或吴鹤堂。建于清咸丰(1851—1861)年间。是苗民为纪念苗族教育家※吴鹤自筹资金所建的祠堂。吴鹤为明代辰州镇溪上涝(今吉首境)人。曾在苗疆开办学堂,招收苗族生徒,义务教学。为使

  • 燕云十六州

    史家对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华北、雁北诸州土地的总称。又称幽蓟十六州。内中幽(后改燕)、云为首府,故名。石敬瑭,沙陀人。原为五代后唐宠臣。清泰三年(936)五月,据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后唐,求救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