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突厥

突厥

古族名。鄂尔浑突厥文碑作Turk。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回纥等部落;狭义专指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的突厥。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因金山形似兜鍪(古代战盔),其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部落名。11世纪70年代成书的《突厥语大辞典》释之为“最成熟最旺盛之时”。初臣于柔然,为其锻奴,首领※阿史那土门时其部渐盛,于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击破铁勒,降五万余落。废帝元年(552),重创柔然汗国,自立为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置汗庭于漠北高原鄂尔浑河流域的郁都军山(一作于都斤山、乌德鞬山,今杭爱山支脉),疆域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抵阿姆河南。控中西交通要冲及丝绸贸易之路,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隋开皇三年(583,一作二年),西面可汗※达头联合阿波、贪汗等共同反对※沙钵略可汗,在西部宣布独立,使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二部分。有官制、刑法、税法、文字(突厥文)。可汗地位最尊,皆出于阿史那氏族。下有小可汗、叶护、设、特勤、俟利发、俟斤、吐屯、发等官职,共分28等。大小官职由氏族酋长、部落首领等贵族阶层世袭。其社会性质,学术界尚无定论。虽存在牧主占有奴、婢的现象,仍不足据以断定其为奴隶社会。突厥民众居穹庐(毡帐)、食肉酪,披发左衽,逐水草迁徙。宗教信仰颇为庞杂。除萨满教在东西突厥均流行外,袄教和景教仅流行于西突厥,而东西突厥统治者亦多有皈依佛教者。参见“突厥汗国”(1759页)、 “东突厥汗国”(516页)、“西突厥汗国”(708页)。

猜你喜欢

  • 嘉陵

    西夏太宗李德明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 婆里

    见“剖阿里”(1905页)。

  • 乌林答赞谋

    金朝官员。又作乌林答赞谟、兀林答赞谋、乌陵赞谋。女真族。乌林答氏。初充闸剌(意“行人”),办理与辽、宋来往交涉事宜。太祖天辅三年(1119),使辽议和,后又奉阿骨打命使辽,和议终不成,遂发兵克临潢。太

  • 瑠璃王

    高句骊国第二世王类利(《北史》作“如栗”, 《隋书》作“闾达”)的谥号。一作“琉璃王”,亦称“瑠璃明王”。类利于汉成帝鸿加二年(前19)继位,新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先零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西零,别部有滇零。以游牧为业。自西汉文景时击败烧当部占有湟水流域沃地后,部落始强盛。汉武帝开河西,起令居塞,遂于元鼎五年(前112)联合封养、牢姐等部合兵10余万,攻汉令居(今甘肃永

  • 绝奴部

    高句骊族5部之一。亦称北部或后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该部为北部。其分布区当在今流经吉林、辽宁2省的浑江以北地。高句骊国王世从其部选女婚配,因“加古邹之号”。贞观十九年(645)

  • 贤明宝物公主

    见“宝物公主”(1523页)。

  • 喜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希禅卫。永乐八年(1410)十一月,乞烈迷首领干塔奴等来朝,以其居地置此卫,命干塔奴为指挥佥事。治所在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一带。宣德八年(1433)闰八月,

  • 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车臣汗部二十三旗在克鲁伦河北巴尔和屯会盟得名。东接呼伦贝尔,西界察罕齐老图,南抵大漠,北邻俄罗斯。为喀尔喀蒙古东路。地宜畜牧,有矿产及盐池。清代直隶理藩院。民国初年由驻库

  • 玛占

    见“马瞻”(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