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郑天挺

郑天挺

1899—1981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原名庆甡,字毅生。曾用名“攫日”。福建长乐人。曾任北京大学秘书长、中文系教授;西南联大总务长,中文、历史两系教授;北京大学秘书长兼历史系主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史教研室主任、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和执行主席等。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研究,特别在中国史研究方面蜚声海内外。著名文章:《杭世骏〈三国志补经〉与赵一清〈三国志补注〉》、《张穆〈㐆斋集〉稿本》、《多尔衮与九王爷》等,一时饮誉史坛。《羌之地望与对音》、《隋书西域传附国之地望对音》、《隋书西域传薄缘夷之地望对音》、《历史上的入滇通道》等,对西北和西南边疆的研究,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清史探微》一书,辑其《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系》、《满洲入关前后几种礼俗之变迁》、《清代包衣制度与宦官》及《清史满语解》等清史名篇,在清史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质,在国内外史学界产生深远影响。主编的《明末农民起义史料》、《宋景诗起义史料》两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宋景诗起义文献初探》一文,尤其受到国外史学界的重视,被德国汉学家贝喜发教授译成德文,刊于德意志科学院东方研究所通报上。他主编的专著还有: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国史学名著选读》、《明清史资料》,主持校点《明史》,并任《中国历史大辞典》总编辑等。他一生充满爱国热情,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抗日斗争,曾出版《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一书,揭露帝国主义在我国设立领事裁判权罪行和日寇炮制“伪满洲国”的侵略行径;指出麦克马洪线的非法性及黑龙江流域历来是中国领土,驳斥了扩张主义者的谰言,捍卫了我国的领土主权;教育学生“超越外人”,为国争光。为人谦虚谨慎,追求真理,不断进取。解放前,参加过追悼刘和珍,并带头为死难家属募捐;发起为李大钊举行公葬;在“一二·九”运动中,代表北京大学校方与警察局交涉,解救学生出狱,一往直前,但解放后,对个人功绩,从不自鸣,几乎隐而不为人知。曾为群英会代表,两度被评为天津市特级劳模,为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1980年以81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平生廉洁奉公,一尘不染,爱护学生成长,关怀备至,为一代学人楷模。1981年12月20日病逝,享年82岁。

猜你喜欢

  • 爱牙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阿雅噶齐”。《元史语解》释为“执碗人”。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左手永平等处御位下之孛罗䚟为河西务爱牙赤。

  • 血星

    刊物名。绥远省反帝大同盟于1932年5月成立,6月创刊。初名“血腥”,后改“血星”。宣传抗日救国。创始人为中共地下党员杜如薪和进步青年苏谦益等。经费捐凑,大约出五、六期停刊。初仅发几十份,后增至数百份

  • 阿史那结社率

    ?—639唐代东突厥汗族。又作阿史那结社尔,亦单称结社率、结射率。阿史那氏。※始毕可汗子,※突利可汗什钵苾弟。唐贞观三年(629)十二月,随突利可汗附唐,任中郎将。因诬告突利谋反,为太宗所轻,久不进秩

  • 肇丰城

    见“雅尔”(2195页)。

  • 大方彝汉双碑

    明代彝族文物。碑刻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彝文、汉文两块碑分开并立,彝文碑上刻彝文1922字,汉文碑上刻汉文2364字,是现今发现的镌刻彝文最多的碑石。

  • 殿前司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西夏语音“北与啰”,掌京师军队。天盛年间(1149—1169)设8正、8承旨、10都案、60案头。

  • 冯仆

    陈朝岭南地方官吏。字龙贤,号独统。南越俚人女首领※洗夫人之子。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受母命率岭南诸首领至建康朝陈,被封阳春郡太守。宣帝太建元年(569)十月,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又奉母命率南越诸酋长

  • 保恩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延祐三年(1316),成吉思汗弟合撒儿后裔月鲁帖木儿受封。

  • 裴满氏

    ?—1149金熙宗皇后。亦作裴摩申氏。女真族。太尉忽达之女。天会十三年(1135),熙宗即位,封贵妃。天眷元年(1138),立为皇后。皇统元年(1141),熙宗受尊号,册为慈明恭孝顺德皇后。二年,生子

  • 匈奴青铜饰牌

    古代匈奴人的装饰品。因出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故亦称鄂尔多斯青铜饰牌。匈奴人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的青铜文化,其中包括青铜短剑、铜刀等兵器,马衔、马镰等马具,带扣、饰牌等装饰品。青铜饰牌装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