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良骏

马良骏

1867—1957

中国近代伊斯兰教大阿訇。字善堂,经名穆罕默德·尤素福。甘肃清水县(今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回族。出身宗教世家。幼承家学,刻苦努力,曾赴平凉、西吉、河州及长安拜师求学,先后受业于禹月明、老蓝阿訇等。远游江南,师从著名经师马仁山(时称“普洱老爸”),得真传,学识大开。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甘肃平凉清真寺教长,设帐讲学,其讲经继承和发扬陕西学派传统,以简明、透彻、精细著称。培养大批著名阿訇或经师。1913年起先后在新疆哈密、伊犁、伊宁、乌鲁木齐等地主持教务,讲校经典,传经授业达40年,被各族穆斯林拥戴,公推为“全疆寺坊总教长”。1940年被盛世才以“阴谋暴动”之莫须有罪名,系狱多年。对新疆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均做过贡献。博学多才,精通阿拉伯文、古兰经及历史等。著述甚丰,主要译著有阿拉伯文的《塔勒克》、《迈子拜图》、《大台里赫素》、《大杂学》、《所热甫嘎·代》、《阿汉合璧月轮》、《阿汉合璧天文志》,及汉文《清真撮要志》、《伊犁图考》、《回教考证历史》与《西北民族史资料》(未付印)等。

猜你喜欢

  • 昔烈门

    见“失烈门”(590页)。

  • 那尼傲

    见“赫哲族”(2422页)。

  • 和硕特东上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巴汗俄尔札萨克旗、巴颜诺尔札萨克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和硕特台吉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季子扎布率众归清。雍正三年(1725),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1佐领。归西宁办事大

  • 福会寺

    寺庙名。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附近。康熙年间(1662—1722)为全旗的最大喇嘛庙。乾隆时(1736—1795),喇嘛人数达450人。由3个寺庙组成。西侧生乐寺,有3个大院,供奉4米高的铜制弥勒佛

  • 虎延璋

    民国初年伊斯兰教经师。四川成都人。回族。幼承家学,攻读伊斯兰经典与汉文。后赴陕西、河南开封从师求学,结业后在河南许昌等地当开学阿訇。擅长“克俩目”(即认主学,或称教义学),承袭陕西高派学风。后受马广庆

  • 天咫偶闻

    书名。清震钧(1875—1920),满族,姓瓜尔佳氏,字在廷(亭),自号涉江道人,汉姓名唐晏撰。作者生于清末,有感时事之艰,于是潜心著述。该书为其著述中之一种,分皇城、南城、东城、北城、西城、外城东、

  • 桑雄部落

    藏族部落名。为“羌日六部”之一。在西藏那曲县境内。“桑雄”藏语音译,意为“广阔平原”。下辖阿巴、托如、玛尔庸、苏尔巴、森巴、扎江、森巴达孜玛、甘丹、赛东9个小部落,故称“桑雄格尔雄古”即“桑雄九部”。

  • 天兴宝会

    金末纸币。天兴二年(1233)十月印于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县),以楮纸为之。以银为本位,面值分1钱、2钱、3钱、5钱凡4等。同现银通行,三年正月,金亡,作废。是为中国最早的以银为本位计算的纸币。

  • 巴济吉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巴吉格尔伯克。维吾尔语。职司管理税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废(1887)。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朵豁剌惕

    蒙古部落名。为不鲁勒札儿—朵豁剌因(不丹札儿—朵豁兰)或朵豁剌歹之后裔,属尼伦蒙古人,同成吉思汗血缘较近,据《元朝秘史》,同为蔑年土敦后裔。在※“十三翼之战”中,该部与答里台、火察儿等组成一翼,助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