阇那崛多
【介绍】:
隋僧。犍陀罗国人,姓金步氏,译名德志。父为国之宰辅。崛多髫龀之年立愿出家。随本师历游诸国。北周明帝武成时初至长安。武帝时为造四天王寺居住。寻西还,至突厥,为所留。入隋,文帝开皇中再入京师。召居大兴善寺翻译佛经。所译有《佛本行经》、《法炬》、《威德》、《护念》、《贤护》等经一百七十六卷。
【介绍】:
隋僧。犍陀罗国人,姓金步氏,译名德志。父为国之宰辅。崛多髫龀之年立愿出家。随本师历游诸国。北周明帝武成时初至长安。武帝时为造四天王寺居住。寻西还,至突厥,为所留。入隋,文帝开皇中再入京师。召居大兴善寺翻译佛经。所译有《佛本行经》、《法炬》、《威德》、《护念》、《贤护》等经一百七十六卷。
【介绍】:清湖北武昌人,字子吉。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授珙县知县。革诸供应,劝民垦荒,又捐资焚凿江中滩石,行旅称便。雍正间晋大理寺少卿,迁贵州巡抚。卒于赴任途中。
【介绍】:东晋末南阳涅阳人。宗炳祖。仕为宜都太守。
【介绍】:清湖南湘潭人,字岂石,号湘门。康熙五十九年举人,任无锡知县,决狱有能名。官至大理寺少卿。工古文及书法。
安徽休宁人。其弟被虎攫走,打虎救弟,为弟吸吮毒血。
【生卒】:488—518字彦度,平原(今属山东)人。数岁父母相继卒,为伯父所养,事伯母以孝称。自伤早孤,不愿婚嫁,州辟为主簿,不就。善清谈,尤精于佛典,隐居于钟山宋熙寺,天监十七年卒,宗人亲友谥为玄贞
【生卒】:?—495【介绍】:北魏上党长子人,字辟邪。本名鍾葵,后赐名暄。为千人军将、东宫吏,以恭谨擢为中散,后兼北部尚书。前后从征及出使检察三十余度,皆有克己奉公之称。累官至大司农卿。
【介绍】:西晋陈留尉氏人,字仲容。阮籍侄。历仕散骑侍郎。精通音律。中书监荀勖造新钟律,时人称其精密,惟咸讥其偏高。勖视为异己,出为始平相。后伏咸之妙,复征咸归。咸善弹琵琶,不交人事,唯弦歌酣饮。任达不
【生卒】:?—1644【介绍】:明常州府宜兴人,字伯高,号禹门。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杭州推官。天启初擢刑科给事中,上疏论三案,极言宦官罪状。魏忠贤等恨之入骨,必欲杀之。士龙乃携妻子逃亡太湖。崇祯初复官
唐高宗女,出嫁权毅。
字用章,泽州(今属山西)人。初受程氏理学。金承安中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弃官不仕,教授乡里。金源南迁,隐于嵩山,后徙怀州,又隐于西山。在河南时,向隐士荆先生请受邵雍《皇极》数。后被忽必烈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