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春行寄兴

春行寄兴

【介绍】:

李华作。此诗为作者途经宜阳(今属河南)时的即兴之作,写安史之乱给国家造成的巨大破坏。四句纯是写景,前二句写宜阳城下碧草萋萋、水流东西正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芳春之景;后二句言一路所见却?无人迹,任凭满树鲜花自开自落,春鸟对着空山啼鸣,一片荒凉景象。着一“自”字,一“空”字,寄寓了无限兴亡之感。则战乱带来的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人烟稀少,自在不言之中。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将此诗与王维鸟鸣涧》、《辛夷坞》对举,谓此数诗“皆不涉人事,传神弦外”,是颇为中肯的。

猜你喜欢

  • 费子军

    【介绍】:见费冠卿。

  • 陶元亮

    即陶潜。潜一说字元亮,故称。贾岛《送南康姚明府》:“却笑陶元亮,何须忆醉眠。”参见“陶潜”。

  • 卢真

    【生卒】:764—?【介绍】:唐代诗人。真,一作贞。字子蒙。籍贯不详。元和九年(814)以大理评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从事,元稹有《贻蜀五首之三:卢评事子蒙》诗。晚年居洛阳,参与白居易等人的唱和游宴。与元

  • 只得

    ①只能,仅能。李中《哭舍弟二首》之一:“谁知归故里,只得奠吟魂。”②仅有;只得到。刘禹锡《和李相公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新墅烟火起,野程泉石间。岩廊人望在,只得片时闲。”李商隐《武夷山》

  • 探汤

    ①把手伸进热水。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后因以“探汤”比喻心存戒惕以躲避邪恶。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中原初纵燎,下国竟探汤。”②形容酷热。柳宗元《夏夜

  • 李义山诗

    李商隐撰。见《李义山诗集》。

  • 许征君

    指许询。许询有名节,喜游山水,屡被征辟,皆不就,故称。丘丹《萧山祗园寺》:“东晋许征君,西方彦上人。”参见“许询”。

  • 大历诗风

    诗歌风格。唐代宗大历(766—779)时期,安史之乱初平,诗人面对现实而又缺乏盛唐诗人的理想、豪气和激情,注意力多转向个人遭遇和个人感慨,在流连光景、酬和寄献的同时,抒写其闲寂哀婉之情,艺术上追慕六朝

  • 良人

    【介绍】:一作良文。唐僧人,曾游江州宝历寺。或说即良乂之误,存疑。《全唐诗逸》存诗2句。

  •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介绍】:李白《谢公亭》诗句。谢公亭,在今安徽宣州市北,为南朝梁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二句写春、秋两季谢公亭附近优美秀丽的景色,发思古之幽情,感今日之孤寂,大有物是人非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