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诗·魏风》篇名。诗序认为其诗乃讽刺无功者贪位受禄,君子不得仕进。后因以“伐檀人”指仕进不达而生活困苦者。白居易《读史五首》之二:“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介绍】: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中宗时,曾任户部侍郎。景龙三年(709)重阳日,曾与韦安石、苏瓌、卢怀慎等24人随中宗登高,应制赋诗。《全唐诗》存诗1首。
见“江淹笔”。
指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大致相近的为文体式。三者皆排行十六,能为诗,且于骈体文尤为擅长,彼此切磋、夸饰,故名。《旧唐书·李商隐传》云:“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
【介绍】:见本净。
【介绍】:号白云先生,别号巢居子,行九,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鹿门山隐士,与孟浩然友善。《全唐诗》存诗1首。
【介绍】:赵嘏作。西江,一作“江上”,指南京与九江之间的那段长江。诗写晚泊所见,意象苍茫,情思渺远,可谓“善写江天入暮,空阔萧寥之状”(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见“苍水使者”。
①萧条凄凉。温庭筠《杨柳枝》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②稀少;疏散。崔立之《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轮囷洒宫阙,萧索散乾坤。”③衰微。杜甫《西阁曝日》:“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④
诗集。五代陆元皓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陆元皓《咏刘子诗》三卷,《宋史·艺文志七》同。其后未见著录刊行,当已亡佚。《全唐文》存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