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隐居避世以防声名为世人所知。据《后汉书·法真传》载:东汉法真有德才,恬静寡欲,朝廷屡次征辟,皆逃隐不仕,虽欲逃名,而其声名远播天下。后因以“逃名”为称美高隐之士的典故。孟郊《寄张籍》:“君其隐壮怀,
即原宪。白居易《效陶潜体十六首》之九:“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参见“原宪贫”。
【介绍】:唐代诗人。风,一作封。生卒年、籍贯不详。会昌二年、三年(842、843)间,投谒江州刺史张又新,为守门人所阻,因赋诗泄愤。张览诗,纳为门生。《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张又新《煎茶水记》、《
【介绍】:一作陶洪。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存其省试诗《秋日悬清光》1首。
①玉石的斑痕。亦比喻过失或缺点。王建《求友》:“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疵。”②谓指摘缺点。刘禹锡《口兵戒》:“玉椟不启,焉能瑕疵?”
【介绍】:温庭筠作。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长达19年才回故国,他坚贞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赢得了人们的敬仰,死后为之立庙祭祀。这首诗就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抚今追昔,感慨深沉。五、六二句,对仗甚工,向
犹限量。谓限定止境。白居易《自咏》之四:“亦须随丰约,可得无限剂。”
唐代对官员的昵称。李涉《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白马青袍豁眼明,许他真是查郎髓。”
【介绍】:见何瓒。
【介绍】:大历八年(773)进士,余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