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丁未政潮

丁未政潮

清末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事件。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夏间,清朝统治集团中因改革官制而激化的矛盾爆发。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联合新任邮传部尚书岑春煊首先发难,图谋推倒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权势集团。5月3日(三月二十一日)清廷任命岑春煊为邮传部尚书,岑未上任即以“声名狼藉,操守平常”劾罢奕、袁的同党该部左侍郎朱宝奎。不久,御史赵启霖奏劾段芝贵买天津歌妓杨翠喜献给奕劻之子、农工商部尚书载振,并贿赂奕劻十万两银子,得以超署黑龙江巡抚。事情一经揭穿,舆论大哗。载振、段芝贵及其后台奕劻、袁世凯十分狼狈。5月7日(三月二十五日)清廷宣布撤去段芝贵布政使衔,撤销署黑龙江巡抚职务。5月17日(四月六日)批准载振辞职。奕劻、袁世凯受到严重打击,但并不甘善罢甘休。他们借口两广不宁,奏准岑春煊出任两广总督。岑被迫出京后称病滞留上海。袁世凯买通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 奏劾岑“不奉朝旨,逗留沪上,勾结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密谋翻戊戌政变之案。清政府旨令岑开缺回籍养病,岑由此被逐出政治舞台。瞿鸿禨密奏慈禧太后,请以载沣取代奕劻,事机不密,消息披露报端。奕、袁乘机而动,收买瞿氏家奴,搜得瞿与报馆信札,又贿买恽毓鼎以“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怀私挟诈”为由弹劾瞿鸿禨,奕劻亦上奏瞿企图推翻戊戌之案,要求太后归政,触中慈禧太后忌讳。6月17日(五月七日)慈禧太后不等彻查复奏,将瞿撤职。8月12日(七月四日)瞿所援引的度支部右侍郎林绍年亦被外放河南巡抚。9月4日(七月二十七日)袁世凯调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直隶总督由袁的亲信杨士骧接任。这次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引起局势激烈动荡。因是年为农历丁未年,故称丁未政潮。

猜你喜欢

  • 魏州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乾化三年(公元913年),晋王李存勖灭幽州(今北京)刘氏割据势力,解除后顾之忧,即南下与后梁争夺魏博镇(今河北大名东北)。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魏博节帅杨师厚

  • 上源驿事件

    唐末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谋杀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事件。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五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镇压了黄巢起义军之后,回军至汴州(今河南开封),营于城外。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忌李克用强盛,剧萌谋杀之心

  •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见“中英藏印条约”。

  • 文昌台

    官署名。即尚书省。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称文昌台,旋称文昌都省。后又称都台、中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称。参见“尚书省”。

  • 北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建立。冯跋系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曾任后燕禁卫军将领。建始元年(公元407年),冯跋支持高云杀后燕主慕容熙,后高云为部下所杀,跋遂自称燕天王,仍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史

  • 天誊新制

    金熙宗时所颁行的新官制。熙宗继位后,锐意推进封建化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八月,仿照辽宋之制颁行新官制及换官格。规定门下侍中、中书令分由左右丞相兼任,使中书、门下两省形同虚设,而

  • 二府

    宋代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的合称。为加强皇权专制,宋以掌管全国政务的中书门下(即所谓“中书”或政事堂)为政府,又称东府;以掌管全国军政的枢密院为枢府,又称西府。二者分掌文武二柄而共参最高国务,号为“二府”。

  • 侯景之乱

    南朝梁武帝末年,北齐降将侯景发动的叛乱。侯景原为东魏大将。武定五年(公元547年),侯景以其领有的河南七州十三镇之地,叛魏降梁。梁武帝贪图土地,派肖渊明率兵北上接应。遭东魏军袭击,肖渊明战败被俘。东魏

  • 钦廉防城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广东钦州三那(那桑、那黎、那彭)地方群众组成以刘思裕为首的万人会,反对清政府增收糖捐,由请愿发展为武装暴动。清政府派兵镇压, 刘思裕牺牲,群情激

  • 政和限田

    宋徽宗政和时的“限田”事件。乾兴限田失败后,土地兼并和隐田逃役的现象更加严重,而宋朝限田政策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徽宗颁发《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在规定的占田限额之内,可免差役。又规定,一品限占百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