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

沙俄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日本退还甲午战争中割占的辽东半岛,以争夺侵华权益的事件。沙俄早就觊觎中国东北。中日马关议和期间,它闻知日本议割辽东半岛,即一面对日本施以军事威胁,一面拉拢列强中其他国家以共同进行干涉。当时德国既急欲在中国占领一个军港,作为对华侵略扩张的基地,又企图将沙俄的祸水东引,以削减其对本国东部边境的威胁。法国是沙俄的盟友,也想乘机向清政府敲诈勒索,攫取更大的侵略权益。所以,德、法两国积极响应沙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六天,即1895年4月23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俄德法三国分别照会日本政府,“劝告”它放弃辽东半岛。当时日本在战争中消耗颇大,根本无力与三国抗衡。日本向英国和美国请求援助,但英、美都从各自利益考虑,不肯站到日本方面而得罪俄、德、法三国。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便采取对三国全然让步,对中国一步不让的方针,于5月4日(四月十日)声明接受俄德法三国“劝告”,但要清政府以相当款项补偿。俄德法三国与日本以中国领土作交易,于10月19日(九月二日)在日本东京达成协定,规定清政府付“赎”辽费库平银三千万两,自交款三个月内日军撤离辽东半岛。11月8日(九月二十二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辽南条约》,完全认可了四国的协定。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路、开矿等特权,沙俄更乘机迅速扩张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

猜你喜欢

  • 审计院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直隶于总统的财政监督机关。1912年暂设审计处,1914年改审计院。按《审计法》,其职权为:稽核支出、审计决算、检查国库、簿记、官产、国债。法律规定严密,但统治者可以通过特殊方式借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又称“民元约法”。1912年 (民国元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通过,11日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共七章五十六条,按照西欧资产

  • 耿恭守疏勒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耿忠率部出酒泉塞,击败匈奴, 占领伊吾(今新疆哈密),设宜禾都尉,驻军屯田。永平十七年,恢复西域都护府及戊己校尉。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恭为戊己校尉,驻

  • 殿试

    皇帝在殿廷上亲自主持的对会试录取的贡士的考试,亦称廷试。其制初始于唐代武则天之时。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亲策贡士于洛城殿,为殿试之始。但唐代并无形成定制。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始于宋太

  • 皖浙起义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陶成章为了组织训练会党人士,于浙江绍兴创立了大通学堂。学生入学后即为光复会员,毕业后仍受学校光复会领导人节制。次年,徐纳捐道员,分派安徽,先后任武备学堂副总

  • 徐泗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领导者为庞勋。又称桂林戍卒起义。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为防御南诏入侵,发徐(今江苏徐州)泗(今江苏盱眙)兵士八百人戍守广西桂林,约定三年替还。至咸通九年,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仍不肯发

  • 庚子赔款

    亦称“大赔款”,简称“庚款”。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各帝国主义国家胁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定,故名。在“议和”中,列强为了

  • 中法越南条款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巫蛊之祸

    汉武帝时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巫蛊是巫术的一种,以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就可达到加祸于被害人的目的。武帝晚年多病,怀疑为其左右巫蛊所致。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十一月,发兵大搜长安城(今陕西西安

  • 札萨克制

    札萨克,蒙语总管之义。清代为蒙古族地区官名。蒙古可汗土蛮(达延汗的嫡玄孙)势力强大起来,联合今内蒙古地区的六个大封建主,组成了一个管理漠南蒙古的机构。三传至其孙林丹汗,时当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被兴起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