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西晋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晋武帝鉴于曹魏诸王无力捍卫皇室的教训,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武帝死,继位的惠帝白痴,外祖父杨骏辅政。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与掌管禁卫军的楚王司马玮等人合谋,杀杨骏及其党羽。以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辅政。贾后又与楚王玮使惠帝下诏, 杀汝南王亮和卫瓘, 贾后又责楚王玮矫诏杀戮大臣而处死玮,朝廷大权尽归贾后。惠帝立司马遹为太子,因其非贾后所生,被杀。时掌禁军的赵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名义,杀贾后及其党羽。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正月,赵王伦废惠帝,自立为帝,引起诸王不满。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起兵,攻进洛阳,杀赵王伦使惠帝复位。齐王冏掌握朝政,引起诸王反对。河间王颙联合长沙王乂,举兵攻冏,冏兵败被杀。长沙王乂因之掌握朝政。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河间王颙又联合成都王颖攻乂,颖遂专断朝政。是年底,东海王司马越起兵攻乂,乂兵败被杀。司马越又举兵攻司马颖,越败,挟持惠帝逃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河间王颙乘机进兵洛阳,独秉朝政。永兴二年(公元305年),东海王越又起兵攻颙,颙兵败。此后, 越相继杀颙、颖二王,迎惠帝还都洛阳,司马越总揽朝政。光熙元年(公元306年),越毒死惠帝,立惠帝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越仍秉朝政。至此,这场统治阶级间的持续十六年的大混战——“八王之乱”,才告结束。

猜你喜欢

  • 威海卫之役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之一。黄海海战之后,李鸿章采取保船避战方针,令北洋舰队集结在威海卫(今威海市)困守。威海卫位于烟台、成山之间,与旅顺遥遥相对,拱卫着渤海门户,是北洋海军的基地之一。日军采取抄后

  • 七雄并立

    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各诸侯国连年战争,史称“战国”。其中齐、秦、楚、燕、赵、韩、魏七国强大, 又称“七雄并立”。齐国在东方,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旧临淄)

  • 五胡十六国

    自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离石(今山西离石)起兵称王,至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其间各族统治者,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地区建立了十六个割据政权。计有汉、前赵、后赵, 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

  • 任得敬分国

    西夏仁宗时外戚任得敬分裂割据事件。宋降臣任得敬初以向夏崇宗进献自己亲生女儿获宠,先后被擢为静州(今宁夏灵武北)防御使、静州都统军。后以镇压肖合达叛乱和哆讹领导的党项人民起义,扩大了个人实力,以功封为西

  • 二李起兵

    宋初原后周节度使李筠、李重进起兵反宋事件。赵匡胤发动兵变代周建宋后,原后周一些藩镇节度使心怀异志,密谋起兵反抗。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四月,久据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连结北汉,起兵于泽州(今山西晋

  • 乃颜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蒙古诸王乃颜发动的武装叛乱。乃颜系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塔察儿国王之孙。其分地以哈刺哈河(今哈尔哈河)流域为中心,据辽东大部。乃颜自恃地广人众,图谋起兵反叛。至元二十三年(

  • 郝经使宋

    元初郝经奉命使宋议和之事。郝经字伯常,元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家世业儒。蒙哥汗时入忽必烈幕府, 深受信用。后随忽必烈南下征宋。公元1259年,蒙古军包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南宋丞相贾似道私下请和,

  • 牧野之战

    周武王克商的战役。参见“武王克商”。

  • 御前军

    南宋军队名。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高宗即位不久,即设御营司,以陆续改编诸将所统军队。建炎三年,因以辛企宗为御营司都统制,韩世忠、张俊等高级将领皆不服,遂另设御前诸军:以韩部为御前左军,张部为御前

  • 清末编练三十六镇新军计划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巩固其垂危的统治,编练新军成为“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在北京设练兵处,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袁世凯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