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反对英美掠卖华工斗争

反对英美掠卖华工斗争

十九世纪中国人民反对英美殖民主义者掠卖华工的斗争。***战争后,英、美殖民者在其本国政府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拐骗或掳掠中国劳动人民,贩往美洲、非洲、澳洲及东南亚一带从事奴隶劳动,被掠卖的华工被称为“猪仔”,备受虐待,往往葬身海外。广州、南澳、汕头、厦门、上海先后成为掠夺华工的重要场所。从1852——1858年(咸丰二年至八年)单是汕头一地由美国船只运出的“苦力”就达四万多名。英、美殖民强盗在掠卖华工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他们的罪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厦门,群众张帖告示反对“猪仔 买卖,并表示要“拆毁外国商行,袭击苦力船只”。1852年11月22日(咸丰二年十月十一日)厦门人民为反对英商合记洋行经理桑穆庇护人口拐骗犯而举行罢工,怒斥殖民者的罪行,要求殖民者迅速交出拐骗犯。在广州,愤怒的群众杀死“拐骗者,以泄仇恨”。1859年7、8月(咸丰九年六、七月)间,上海人民散发揭帖,揭露英、美等国殖民者掠卖华工的罪行,并有数百群众游行示威,打伤英国领事。被掠卖的华工在航海途中,也进行了激烈的反抗。1851年(咸丰元年)英船“胜利”号掠运华工去秘鲁,华工经过艰苦斗争杀死船长,在中国海岸登陆。1852年(咸丰二年)美船“布隆”号船长和部分海员被掠卖的华工杀死;“罗伯特波尼”号上的华工在杀死了船长和副船长后驶船逃逸,但不幸船只被水手夺回。有的华工在航海途中与殖民强盗英勇搏斗,与船同归于尽;有的华工反抗失败,遭到血腥屠杀。华工到达国外后,因不堪凌辱虐待,继续坚持反抗,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猜你喜欢

  •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具体做法是由中央政府选择朝廷中“贤有识鉴”的官员,按其籍贯兼任本州郡的大中正或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在各地与其同籍的士

  • 常胜军

    由美国人华尔洋枪队扩编改名的反动军队。外人称“松江军”、“昆山军”。1860年(咸丰十年),中外反动势力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由苏松太道吴煦和候补道杨坊,勾结美国人华尔在上海招募外国亡命之徒成立洋枪队,华

  • 班氏著《汉书》

    司马迁《史记》记事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后缺而不录。汉代学者褚少孙等人曾相续补撰《史记》。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班彪认为褚少孙等人的续作多鄙俗,不足以续《史记》,于是撰成《史记后传》六十五篇(一

  • 澶州战役

    宋辽之间一次重要战役。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九月,辽圣宗与肖太后亲督其统军顺国王肖挞览率师南下攻宋。河北、河东各地军民顽强抵抗,辽军只能千里迂回悬师南进。十一月,进犯河北重镇大名(今河北大名)

  • 季札让国

    春秋时吴国王子季札推辞君位的故事。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诸樊,次为余祭、夷末(或作夷昧、余末)、季札。寿梦欲传位季札,季札以不能违背立长的礼义原则推辞。寿梦只好立长子诸樊为君,但是嘱咐诸樊以后依次传弟,

  • 四镇之乱

    唐德宗时四个方镇的叛乱。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魏博镇(治今河北大名东)田承嗣死,其侄田悦承袭节度使之职,代宗欣然同意。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上表德宗

  • 晋作州兵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的一种征收兵赋的制度。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至秦,派人回国,假君命赏给国人田地,在此基础上实行新的征收军赋的制度,以扩充晋国兵力,名之曰“作州兵”。对于“州兵”的性质,一说以州为单位征

  • 吐蕃

    古代藏族政权名。吐蕃人的祖先是古老的羌族,最初居住于青海一带,殷商时期就与中原地区的王朝发生联系。南北朝末朝,西藏高原中部和北部的羌人建立苏毗政权,以逻些(今拉萨)为中心,隋称它为“女国”,当时它还保

  • 魏(李密)

    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建立的政权。参见“瓦岗军起义”。

  • 窦建德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窦建德。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河北地区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等农民义军活动,窦建德因支持义军,举家被害,遂率二百人起义,投高鸡泊(位于今河北漳南)高士达。孙安祖、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