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大运河

大运河

我国古代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运河之称,始于宋代,元、明以后渐成通称。唐朝以前则将运河称为沟、渠、漕渠、漕河、运渠等。但一般所称的“大运河”,则特指隋炀帝时修建的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的大运河。其工程始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成于大业六年,历时约六年之久,先后动用民工数百万人。大运河共分四段: (1)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再从板渚(今河南荥阳西北)引黄河水入汴水,复自大梁(今河南开封)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达于淮水。(2)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引淮水,傍鄱阳湖东侧,经江都(今江苏扬州)入长江。该渠原为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又名邗沟,隋代将其疏浚、扩大。(3)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经太湖东侧至余杭(今浙江杭州)。(4)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运河全长五千多华里,贯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五省,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及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元、明两代曾对大运河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浚修。清末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北徙改由今道出海,造成运河干涸,加之海运兴起、漕运废止,运河遂失去了过去的重要作用。一些地段终因久弃不用,长年不修而淤成平陆。

猜你喜欢

  • 中英藏印条约

    即《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英国通过第一次侵藏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88年(光绪十四年)英国殖民者诬称中国西藏地方军队在本国境内隆吐山的防守为“越界戍守”,发动了对西藏的武装侵略。清政府命

  • 粤汉铁路借款合同

    1898年4月14日(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清政府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龚断资本集团美华合兴公司签订《粤汉铁路借款合同》十五款。1900年7月13日(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七日),双方又在华盛顿签订《

  • 中台

    官署名。即尚书省。东汉时称尚书台,或中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又称中台,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称。武则天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再称中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复旧称。参见“尚书

  • 王振专权

    宦官王振,初侍英宗于东宫,英宗即位后,命掌司礼监,倍加宠信,呼为“先生”。王振擅作威福,贪污受贿,矫旨引荐同党,陷害政敌,凡是对他不满的人,均遭迫害。公侯勋戚尊他为“翁父”。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 元朝

    朝代名。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国后,不断向外扩张。至蒙哥汗时,已先后灭亡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多次攻伐南宋。公元1259年,蒙哥汗死。次年三月,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今内蒙古正蓝

  • 伊阙之战

    战国时秦战败韩、魏联军的战役。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韩将公孙喜率军和魏军联合抗秦,秦左更(第十二级爵位)白起率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东南龙门)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公孙喜,拔五城

  • 张仪误楚

    战国时秦相张仪欺骗楚怀王,拆散齐楚联盟的事件。战国时,齐、楚二国为了对抗强秦,曾结成联盟。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想要讨伐齐国,忧虑齐、楚的联盟,于是宣称张仪免去秦的相位,派张仪入楚,劝

  • 围攻紫竹林

    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役之一。紫竹林原是天津城东南、海河西岸的一个小村落。第二次***战争后,天津开为商埠,法国强划紫竹林为租界,其旁为英、美租界。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德、日、俄亦在海河两岸强划租

  • 阿睦尔撒纳之乱

    阿睦尔撒纳本为辉特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与准噶尔部贵族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准部贵族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的协助下,夺得了统治权。但却遭到另一贵族讷默库济尔噶勒的攻击。达瓦

  • 江都之变

    隋禁军缢杀炀帝杨广的政变。大业十三年(公元616年),杨广三游江都(今江苏扬州)。时中原兵变四起,他无心北归,欲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而随行卫士多关中人,思乡心切,多谋叛归。炀帝对率众西归关中者则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