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山东起义

山东起义

北魏末年的一次流民起义。当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八月和二年正月杜洛周与鲜于修礼在河北先后举行起义时,河北瀛(今河北河间县)、冀(今河北冀县)诸州二十余万户农民向南流徙。胡太后下诏州县,令安置所在流民,并选择豪右为守、令,加以抚镇。但被安置后的流民,生活极苦,又受土著豪右欺凌。永安元年(公元528年)六月,曾任魏幽州(今北京)北平府主簿的邢杲,在青州(今山东益都)之北海(今山东潍坊西南)地区率部众起义。广大流民,纷纷参加,旬朔之间, 众逾十万。义军东克光州(今山东掖县),尽海而还,击败魏将李叔仁所统官军,威震山东半岛。次年四月,魏廷遣上党王元天穆、军将高欢、尔朱兆前来镇压。义军败于济南,邢杲被押至洛阳杀害,历时十个月的起义遂告失败。

猜你喜欢

  • 襄郢民兵

    南宋末年抗元义军。咸淳(公元1265年—1274年)时,元军围困襄樊(今属湖北)二城达五年,陆地修筑白河、鹿门、万山等营寨,水道设木栅铁索以拦截船只人等出入。二城粮援不继。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督师赴援,

  • 红巾队起义

    南宋宁宗时川陕爆发的一次士兵起义,四川总领财赋官杨九鼎刻剥兵饷,恣意征调士兵为将领作苦役。士兵怨怒郁积,无所申诉。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闰三月,军士张福、莫简遂在利州路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聚集士

  •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见“中英藏印条约”。

  • 大理

    五代、宋时我国西南地区以白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九世纪末,南诏改称大礼。经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斗争,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白蛮大姓段思平灭大义宁,次年建大理国,年号文德。辖地以洱海为中心,包括今云

  • 秦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的刑法。商鞅变法时,把李悝在魏国制定的《法经》移植到秦国,改称《秦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有刑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国有关的法律条文,对秦法加以修订、扩充,制定了一套更加严密

  • 凤阁

    官署名。即中书省。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称凤阁,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称。参见“中书省”。

  • 呼韩邪朝汉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混战后,形成了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拥兵争雄的局面。呼韩邪接受左伊秩訾“事汉则安,不事则危亡”的建议,力排众议,归附汉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亲至长安朝拜汉宣帝。汉

  • 检籍

    南齐时对户籍的整顿。东晋、刘宋以来,许多富裕农民和庶族地主,常买通官府, 窜改户籍,以逃避赋役,致使国家编户数量减少,影响财政和力役来源。南齐立国后,大规模进行检籍,即检校户籍。政府以元嘉二十七年(公

  • 保甲法

    宋王安石变法中新政之一。自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陆续实施于诸路州县。其法规定: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后改以五户为保,二十五户为大保,二百五十户为都保。分置保长、大保长、都保

  • 政和限田

    宋徽宗政和时的“限田”事件。乾兴限田失败后,土地兼并和隐田逃役的现象更加严重,而宋朝限田政策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徽宗颁发《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在规定的占田限额之内,可免差役。又规定,一品限占百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