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

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之间的一场斗争。公元1259年,南下伐宋的蒙哥汗死于合州(今四川合川)城下,汗位归属遂成为蒙古宗室矛盾斗争的中心。当时,留守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的拖雷幼子阿里不哥遣阿蓝答儿发兵于漠北诸部,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诸州,积极图谋汗位。正在攻宋前线的忽必烈闻讯,急忙于鄂州(今湖北武昌)与南宋言和, 迅速回师。次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位, 建元中统。阿里不哥亦随即在和林称帝(一说阿里不哥称帝在前),并遣阿蓝答儿以及玉木忽儿、哈刺察儿等分别率军南下。忽必烈一面设官分职,以“汉法”治中原,争取汉族地主武装与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一面派廉希宪赴京兆(今陕西西安),清除阿里不哥势力,稳定关中。七月,忽必烈亲征阿里不哥。九月,忽必烈部将合丹、八春、汪良臣等在姑臧(今甘肃山丹境内)击杀阿蓝答儿与浑都海。忽必烈进军和林,阿里不哥逃往吉利吉思(苏联图瓦自治州北叶尼塞河、阿巴根河流域)。忽必烈留宗王移相哥守边,而自返开平。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秋,阿里不哥偷袭移相哥,挥师南下,忽必烈慌忙率军迎敌,在昔木土脑儿击败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粮草兵械不足。起初,他命阿鲁忽主持察合台汗国事,为他筹集粮草,但阿鲁忽不久就背叛了他。阿里不哥盛怒之下又发动了对阿鲁忽的战争。他大肆屠戮阿鲁忽管下无辜兵民,致使他的许多将领为之寒心而纷纷叛去。阿里不哥走投无路,遂于中统五年七月归降了忽必烈。

猜你喜欢

  • 府兵制

    西魏、北周、隋、唐时期的一种兵制。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年—551年)宇文泰采用鲜卑族的八部之制,立八个柱国大将军,由其中的六个实际分别统领军队。每个柱国大将军,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

  • 辛酉政变

    又称 “祺祥政变”。1860年(咸丰十年)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时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翌年8月(七月)病殁,遗诏立其六岁幼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

  • 东周

    ①朝代名。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至公元前256年被秦灭亡为止。东周王朝又大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参见“周朝”)。②古国名,由战国时小国西周(参见“西周②”)分裂出去的另一小国。公元前3

  • 荥阳大会

    明末农民战争中一次重要军事会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冬,农民军冲破明军包围,从陕西进入河南。崇祯七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任洪承畴为兵部尚书, 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谋于六个月内消

  • 窃符救赵

    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无忌请如姬窃取兵符,假托魏王令夺取将军晋鄙军救赵之史实。秦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破赵军后,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又派王陵率兵攻赵邯郸(今河北邯郸)。第二年,王陵数战

  • 高密事件

    清末山东高密农民阻止德国修筑铁路被镇压事件。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德国逼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取得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并可开采铁路沿线三十里以内矿产的特权。翌年德国强占土地房产,开工修路,破坏

  • 香港工人罢工

    中法战争期间,香港工人以罢工形式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在中法战争期间,香港成为法军的重要补给基地。1884年(光绪十年)9月中旬,被击伤的法舰驶入香港船坞修理,工人立即举行罢工,拒绝承修,并准备将其焚毁,

  • 白鹿洞书院

    我国古代著名书院。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名儒李渤曾隐居读书于此,畜白鹿以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渤任江州(今江西九江西南)刺史,于其地建台榭,以白鹿名洞。南唐于此洞置学馆,学者大集,以名儒李善道为

  • 政治会议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御用机构。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当上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开始把矛头指向妨碍其独裁专权的国会。首先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接着就

  • 括公田

    北宋末年括刷民田以为官田的事件。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为增加政府收入,设西城括田所,先后以宦官杨戬、李彦总领之,掠夺民田以为官田,称为括公田。其法:或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追查民田契券,直至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