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磨古斯反辽

磨古斯反辽

辽后期阻卜(又称达旦、鞑靼)人民抗辽斗争。十一世纪初,辽圣宗发兵征服游牧于辽西北草原上的阻卜后,对当地人民进行残暴的军事统治,不断引起阻卜人民反抗。阻卜逐渐成为辽西北地区一支劲敌。道宗继位后,阻卜社会渐由分散的部落结为部落联盟。大安五年(公元1089年),辽封磨古斯为诸部长,以笼络和进一步加强对阻卜的控制。大安八年,磨古斯因不满辽朝控制及其对阻卜人的残酷压榨,举兵抗辽。杀辽金吾(军官)吐古斯,连续打败前来镇压的辽军。大安十年,辽再派知枢密院事耶律斡特刺率大军进讨,斩首千余级,磨古斯败退。寿昌六年(公元1100年),磨古斯战败被俘,抗辽失败。但这场历时九年的斗争,使辽损失严重, 元气大伤。

猜你喜欢

  • 虎门销烟

    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持查禁和销毁***的著名事件。受命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于1839年3月到达广州后,整顿海防,严拿烟贩,勒令外国商人限期将所持***尽数缴出,并令其出具甘结,保证以后永不夹带,否则一经查出,

  • 镇守使

    官名。北洋军阀政府设置于省内各重要地区,负责绥靖地方责任。镇守使由大总统委任,一般多由师长、混成旅长、旅长兼充,有些地方设有副职,称镇守副使。某些特别地区的镇守使职权编制与一般的不同,不但维持地方秩序

  • 建炎复辟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南宋扈从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逼迫赵构禅位于三岁幼子赵旉后,以隆祐太后垂帘决事,大肆屠杀朝臣,企图独擅朝政,引起朝野上下强烈反对。七月,苗、刘兵败伏诛。赵旉旋以惊悸

  • 粮长制

    明代为保证政府税收而实行的一项措施。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政府规定,每纳粮一万石为一粮区,由地方官选任田多的地主为粮长,正副各一人,负责征收该区税粮,每年七月督运到京。凡按时运粮到南京的粮长,

  • 秦灭义渠

    战国时秦昭襄王灭义渠国的事件。义渠是少数族西戎所建立的一个古老国家,其都城故址在今甘肃宁县西北。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周赧王四十三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诱杀义

  • 四镇之乱

    唐德宗时四个方镇的叛乱。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魏博镇(治今河北大名东)田承嗣死,其侄田悦承袭节度使之职,代宗欣然同意。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上表德宗

  • 大于越府

    辽北面辅弼机构之一。其职掌前后变化极大。遥辇氏为部落联盟长时,阿保机仲父释鲁为于越, “总知军国事”,掌握军事与行政权柄,位仅次于部落联盟长。后来阿保机遂以接任于越之职而从遥辇氏手中夺取部落联盟长之位

  • 马嵬驿之变

    唐玄宗奔蜀途中,随从将士杀宰相杨国忠、玄宗被迫缢死杨贵妃事件。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玄宗弃长安奔蜀,行至马嵬驿(今陕西马嵬坡),将士饥疲,众皆愤怒,认为安禄山反叛由杨国忠引起,遂怒杀杨国忠,

  • 紫微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紫微省,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复旧称。参见“中书省”。

  • 汪精卫刺杀载沣事件

    汪精卫,原名兆铭,广东番禺人,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批驳改良派的论战中,曾起过积极作用,颇受孙中山信任,成为同盟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同盟会领导的反清起义屡遭失败,汪精卫对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