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蒲安臣使团

蒲安臣使团

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遣使出洋是第二次***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了解“外国之情伪”。但苦无出使人员。即将卸任回国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毛遂自荐,总税务司赫德从旁怂恿,总理衙门即聘任蒲安臣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出访西方各国。为了“笼络英法诸国”,又加派英使馆翻译官柏卓安充“左协理”,海关法籍职员德善为“右协理”。复委派记名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孙家谷陪同出使,给代表团点缀了一点“中国味”。1868年(同治七年)初以蒲安臣为首的中国使团由上海出发、首途访美。抵美后,蒲安臣擅自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了由西华德起草的《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八条, 亦称“蒲安臣条约”。这个条约使美国取得了扩大拐骗华工的权益,也取得了吸引留学生和在华办学、扩大传教等项特权。此后,这个代表团又相继访问英法两国,蒲安臣与英法代表就列强进一步联合侵华政策取得了一致意见。1870年(同治九年)蒲安臣病死于俄国首都彼得堡,结束了这一幕滑稽剧,随行人员经比利时、意大利等地返回中国。蒲安臣使团使中国蒙受了更深的侵略和难堪的愚弄。

猜你喜欢

  • 夹河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的决战。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冬,晋王李存勖占据河北,遂兵锋南指,夺取黄河重要渡口杨刘城(今山东东阿县北杨刘村)。次年春,梁将谢彦章反攻杨刘城,决黄河水以阻晋军,为晋军击败。尔后双

  • 穆泰、陆睿兵变

    北魏孝文帝在位(公元471年——499年)时,鲜卑贵族中的保守派反对迁都洛阳的一次军事政变。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正式迁都洛阳。迁都引起了鲜卑贵族中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二十年冬,孝文帝任命穆

  • 清末留学热潮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始于洋务运动。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派出的留学生逐渐增多。由于民族危机的严重和清政府日益腐败的刺激,大批爱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纷纷自费出国留学。日本学

  • 天津水师学堂

    亦称北洋水师学堂。清末新式海军学校。1880年(光绪六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设于天津。仿照英国海军教育章制,聘用英国军官任教习,由北洋海防经费内拨支经费。招收十四岁以上十七岁以下青年入学,课程

  • 开山赵起义

    金海陵王时山东人民的反金斗争。金军南下攻宋,山东人民不堪骚扰。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山东沂州人赵开山将姓名倒置为“开山赵”,聚众万余人起义。攻占密州(今山东诸城)、日照(今山东日照)等县,众至三

  • 华兴会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湖南留日学生黄兴返回长沙,借教书为掩护鼓吹民族思想,暗中策划反清革命。11月11日(九月二十三日)邀集有志革命的青年陈天华、章士钊、秦毓鎏、周震麟等集会

  • 隋灭陈

    隋朝建立后,杨坚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军事实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曾命大将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南攻陈朝,因时机不成熟,旋即班师。尔后杨坚不断派兵烧毁陈朝储

  • 毅军

    清末宋庆所部清军。1862年(同治元年)安徽巡抚唐训方裁临淮军,以三营归记名总兵宋庆统带,宋庆勇号为毅勇巴图鲁,故称毅军。毅军先后在皖、豫两省镇压捻军。1866年(同治五年)河南巡抚李鹤年增练两军各万

  • 都水台

    官署名。秦有都水长、丞,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下皆设此官,掌诸池沼。后改称使者。东汉改称河堤谒者。晋代正式设置都水台,立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南北朝时废置不常。肖梁改为太舟卿,北齐亦称都水台。隋炀帝

  • 萍浏醴起义

    清末同盟会策动的武装起义。1904年(光绪三十一年)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失败,次年会党首领马福益被捕遇害,加深了会党群众对清政府的仇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湘、赣两省发生灾荒,两省交界的萍、浏、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