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道教

道教

产生于中国的宗教教派之一。渊源于古代巫术。以战国秦汉时的阴阳五行,神仙方术及谶纬之说为基础,杂揉某些道家神秘思想而成。基本教义是“道”,认为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崇拜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亦称天宝君)、灵宝天尊(亦称太上道君)、和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黄老道是早期道教的前身。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巴蜀民间倡导五斗米道,标志着道教开始形成。东汉末年,张角又创立太平道。太平道、五斗米道曾成为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与组织手段。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亦曾利用五斗米道来组织群众。南北朝时,道教受统治者重视。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清整道教,引儒、佛学说入道,形成以礼拜修炼为主,服食闭练为辅的北天师道。南朝刘宋时,庐山道士陆修静又创为南天师道。隋唐时,道教空前兴盛。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八年(公元625年),亲定道先、儒次、佛后的顺序,奠定了唐代尊崇道教的基础。宋朝皇帝亦多崇奉道教,宋徽宗赵佶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诏天下访求道教仙术。金初刘德仁曾创立大道教(亦称真大道教),萧抱珍又创立太一道。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喆创立全真道,其弟子丘处机受成吉思汗尊崇,全真道盛极一时。元朝以后,道教正式分成正一道、全真道两大教派、继续流传。清朝时,道教逐渐衰微。道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社会风俗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道士炼丹术所积累的资料,对古代的化学,医学、药物学、火药制造学等产生过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 中俄瑷珲条约

    即中俄《瑷珲和约》, 1858年 (咸丰八年),沙俄凭借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沙俄一直觊觎着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1858年5月(咸丰八年四月),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英法

  •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共十六款,附

  • 祖率

    祖冲之所求得的圆周率的简称。南朝宋、齐时的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应用刘徽的割圆术,在刘徽计算的基础上继续推算,求出了精确到第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即兀大于3.

  • 维扬之变

    指南宋朝廷南奔扬州,又自扬州狼狈渡江遁逃避敌一事。赵构重建宋朝后,不敢返回故都开封。遂采纳妥协派汪伯彦、黄潜善建议,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月逃往扬州避敌,惶恐失据,委国政于汪、黄,做继续南逃的

  • 励志会

    中国留日学生建立的第一个爱国团体。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创立于日本东京。戢翼翚、沈翔云等任干事。制订会章五条,以“联络感情,策励志节”为宗旨。发刊《译书汇编》,翻译欧美资产阶级启蒙名著。次年创办《

  • 古国名。鲜卑拓跋部创建。汉魏之际,鲜卑族拓跋部兴盛起来。西晋末年,晋室欲利用拓跋部力量进攻匈奴刘渊,封拓跋猗卢为代公。建兴三年(公元315年),又进封为代王。拓跋部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平城(今

  • 高煦之叛

    明宣宗时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明成祖封子朱高煦为汉王,高煦狙诈多智,以武才自负,曾随成祖出征有功,阴谋夺太子位,未成。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高煦在乐安(今山东邹平北)举兵反,任命王斌、朱煊

  • 区田法

    又称区种法。是把农作物种在带状低畦或方形浅穴内的一种园艺式的农作法。汉成帝时,汜胜之为议郎,曾以轻车使者的名义在三辅(汉代指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地区)提倡种麦,获得丰收。他总结三辅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

  • 耶律乙辛专政

    辽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辽道宗时,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乙辛以平定重元之乱有功得宠,总握军政大权,野心膨胀。遂与北府宰相汉人张孝杰、北面林牙耶律燕哥、宿卫殿前副点检肖十三等结为奸党,打击排挤平乱有功

  • 二十一条

    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政权提出的旨在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秘密条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欧美各国卷入战争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当时日本虽也对德奥宣战,却不出兵欧洲,而把矛头指向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