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丁巨算法

丁巨算法

八卷。元丁巨(生卒年不详)撰。丁巨始末未详,在《丁巨算法》自序中,丁巨记载了成书经过:“独余幼贱,不伍时流,经籍之余事。法物度轨,则间尝用心。因于算术上自九章,下至小法,数十百家,摘取要略。述算法八卷。”《丁巨算法》今仅有残本面世,在《知不足斋丛书》中收录六十二问,不足一卷;在《永乐大典》卷一六三四三至卷一六三四四中收有提纲一条,另有二十七问。其中提纲是列于问题前面的关于正方形与其内切圆、立方体与其内切球的有关周长、面积和体积等计算公式八条:“方求圆〔二十二乘,七除〕。圆求方〔七乘,二十二除〕。平面求周〔圆十二乘,方四乘〕。外圆求积〔圆物,六乘十二除〕。〔方物,八乘十六除〕。立圆求径〔九乘,十六除〕。立方求圆〔十六乘,九除〕。见斜求方〔五乘,七除〕。见方求斜〔七乘,五除〕。”现存的八十九个问题均是一般应用题,比较简单,只有一题为三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大量的是度量衡换算的商业算题。例如:“今有鸡三只,价值二两;鸭七只,亦值二两。今持钱一百两,欲买二色各停,问鸡鸭各价多少?答曰:各买一百零五只。鸡价七十两,鸭价三十两。以钞一百两,以二十一乘之得二千一百为实,以二十为法除之,得一百零五只,乃鸡鸭数也。求价者倍鸡数三除之,倍鸭数七除之也。”在书中丁巨已广泛使用了十进小数,他称小数为“省数”,在解释权衡单位进率“两”后说:“今从省数者,两下止言钱、分、厘、毫、丝、忽,如银钱法。犹田亩之不用里角,而从顷、分、厘、毫、丝、忽也。”并且还给出了小数的专门记法,把“六十七两六钱八分”记作“⊥⊥”小数部分以小字记之,说明当时中国已相当熟练地使用十进小数了。丁巨在书中还用歌诀的形式给出一些问题的计算公式,如堆垛公式:“草垛添兴,以元乘今,折半积真;三角添一,又添二乘,六而一精,……”即为茭草垛:1+2+3十…+n=n(n+1);三角垛:1+3+6+…+=n(n+1)(n+2);……。在书中丁巨十分重视总结一般性的算法。他将一类比例算题称为“两头交易”,并给出了一般方法。例如“元雇车一两,议行道一千里,载重一千二百斤,与钞七十五两;今添重三百六十斤,行一千三百里,问与钞几何?”“此两头交易也,以今行道乘今载重,与元与钞相乘为实,却以元行道乘元载重为法,除之。如减斤重,减行道数,皆同此法,此双头交易乘除也”。对此类问题他进一步总结说:“凡两头交易,先布六草为法,己负者:甲乙乘为法,丁戊乘为实;丁怯者丙戊乘为法,甲乙己乘为实,戊阙者丙丁乘为法,甲乙己乘为实。甲乙丙,丁戊己,若以复乘之除之亦通。”在筹算除法方面丁巨提出了“撞归法”,改善了筹算除法运算。总之,《丁巨算法》代表了元明之际我国商业数学的发展水平,说明了当时数学进一步实用化、大众化,起到了普及数学教育的作用。《丁巨算法》成书于1355年,全帙版本不详,《永乐大典》中只有一小部分,鲍廷博的《知不足斋丛书》与李俨的《十三、十四世纪中国民间数学》中都录有残本。

猜你喜欢

  • 易象集解

    十卷。清黄守平著。黄守平字星阶,号茝田,山东即墨人,道光十八年(1838)岁贡。此书为象数派易学专著,以明易象为主。书中所引多为汉晋及清代各家之说,并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因此所引不免有不能悉

  • 麻证全书

    四卷。旧题元滑寿(详见《难经本义》)撰。此书所引张景岳、李士材等人皆生于滑寿之后,所载之方也有许多出于明代之后,其中银翘散、桑菊饮系清吴瑭《温病条辨》所载自制方。显见系清嘉庆、道光以后之人伪托滑寿名所

  • 周氏丧服注

    一卷。宋周续之(377-423)撰,清马国翰辑。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今山西代县西南)人。早受业于范宁,名冠同门,号曰“颜子”。后隐居庐山,事慧远,与刘遗民、陶渊明并称浔阳三隐。甚受武帝礼遇,辟为太尉

  • 颍上县志

    ①十四卷。清翟乃慎修,马履云、徐必达纂。翟乃慎,字敕庵,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拔贡生,清顺治十二年来任颍上知县。马履云,邑人,官乾州知州。徐必达,官候选知县。颍上旧志,修于明万历三十九年,

  • 周易引端

    四卷。清邵宝华撰。邵宝华字荆献,号纯斋。河南西平人。此书意在发明周易义理,于象数涉猎不多。有时杂引史事证经,多不切确。如释“屯”其膏为:“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吾于前明崇祯见之。”释“明夷”卦“

  • 春秋集传辨异

    十二卷。清赵培桂撰。培桂字月亭,汉南(今湖北宜城)人。咸丰初出知武安县事,后补汝州州同,不久调陈留。公务之余,潜心经学,专力著述。该书前有同治六年(1867)作者自序,知书始作于咸丰五年(1855),

  • 针灸大全

    十卷。明杨继洲(1522-1620)撰。又名《针灸大成》。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杨氏少年时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转而承继家业,于嘉靖年任侍医,隆庆二

  • 学易述谈

    四卷。明方时化撰。该书是时化之子方庞的听讲笔记,所以取名“述谈”,是方氏《易》学的第三种书。书中含《密义述》二十则、《名象述》十二则、《卦爻述》四十则、《凡例述》十二则。首卷之末有佛家三乘之说,可见其

  • 立政臆解

    一卷。清刘光蕡撰。刘光蕡治经,喜欢以古证今,只要能伸其政论,就不必求得合乎经旨。他在卷首“自序”中说:“泰西宪法精理,《尚书》二十八篇已阐之,而《立政》一篇,尤重用法,克知灼见以任人,博采庶言以为法。

  • 水品

    二卷。明徐献忠(详见《吴兴掌故集》)撰。是书主要内容记载品煎茶之水。一卷首为总论,以下分为七部分:一曰源、二曰清、三曰流、四曰甘、五曰寒、六曰品、七曰杂说。二卷详记诸水。从上池水至金山寒穴泉。目录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