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朝野记

三朝野记

七卷。清李逊之辑。李逊之,字肤公,江苏江阴人。明御史李应升之子,自称“江上遗民”,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三朝野记》述明泰昌、天启、崇祯三朝史实,起自万历泰昌太子时挺击、移宫、红丸三案,至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终。卷一记泰昌朝事,卷二、卷三、卷四记天启朝事,卷五、卷六、卷七记崇祯朝事。李逊之为东林党人后代,故于东林党人事迹记载颇为详尽,揭露魏忠贤、王体乾等祸乱异常具体,盖俱得之于家世传闻。其言崇祯朝事,多与文秉《烈皇小识》相合。又记客氏专宠及后党诸事,于明熹宗不理朝政,沉匿匠作之戏,阉党把持朝纲之状多所揭露。对于崇祯时徐光启立进天主教之说亦有记载。又指出李自成围攻开封时,决黄灌城者实为明巡抚高明衡、推官黄澍。《三朝野记》叙明末史实,“但就邸报抄传与耳闻睹记及诸家文集所载,摘其切要,据事直书”(《三朝野记自序》)。凡传疑末确者,宁阙而不录。间或于叙事后杂以诸家论述,附缀小品议论,要于毋偏毋徇,勿伪勿讹。李慈铭称“是书见闻质实,议论亦平允”(《越漫堂日记》)。原书辗转传抄,多有遗缺,惟北京图书馆藏梧竹山房旧抄本首尾完足,堪称足本,前有作者自序。《三朝野记》有清初刻本,天津图书馆藏清抄本,道光四年(1824年)李兆洛刊活字本,北京图书馆藏抄本,另有《常州先哲遗书》本,后附盛宣怀跋,及《荆驼逸史》本。

猜你喜欢

  • 经典释文考证

    十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生平见“重校方言”。卢氏校刊《经典释文》之后,别为《考证》,学者赞为精审。《考证》附于抱经堂本《经典释文》之后。

  • 上医本草

    四卷。明赵南星(生卒年不详)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高邑(今河北柏乡北)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明代名臣。此书成于泰昌元年(1620)。作者自序言:曾久病数年,至不能用药,于

  • 翻切简可篇

    二卷。作者有争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清张燮承撰。燮承字师筠,含山人”。案是书咸丰元年(1851年)陈奂序云:“师筠张先生著《简可篇》二卷,仅数十纸,音韵奥旨已较若列眉,且并为十九字母,作横直

  • 马鸣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辞条。《马鸣菩萨传》传记体,详载马鸣生平事迹,佛学思想及

  • 乐书

    ① 一卷。后魏信都芳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信都芳字玉琳,河间(今河北河间一带)人,少时明算术,兼有巧思,后为安丰王延明召入宾馆。二人抄集古今乐事为《乐书》,延明南奔,芳乃自撰注释。《北史·艺术》有传

  • 古文尚书冤词

    八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今文《尚书》二十九篇,由伏生所传;古文《尚书》四十五篇,得于孔子故宅壁中。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

  • 尚书讲义

    ①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

  • 史书纂略

    二百二十卷。明马维铭撰。维铭字新甫,平湖(今浙江省平湖县)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生卒年不详。该书摘录二十一史中的本纪、列传两部分内容,汇编成一部通史,便于阅览。现存明万历

  • 金石学录

    四卷。清李遇孙撰。李遇孙(约1771-1845),字金澜,浙江嘉兴人。嘉庆六年(1801)优贡生。处州(今属浙江)府学训导。有《尚书隶古定释》等著作。此书录周、秦以来历汉、魏、六朝、唐、宋、元、明至于

  • 读史记札记

    一卷,清潘永季撰。潘永季,字纯甫,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全书主要是读《史记》的心得记录,主要对《史记》中的十表及《货殖列传》等进行精详地阐述。郑樵说《史记》一书功在十表,《史记》表以著年,略于年为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