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指归

中庸指归

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大学发微一卷。大学本旨一卷。宋黎立武撰。立武字以常,新喻(今江西新喻)人。咸淳进士,官至军器少监、国子司业。宋亡,不仕,闲居三十年而终。立武《中庸》之学受于郭忠孝,郭忠孝曾游于二程门下。郭氏《中庸说》以忠为性,以庸为道,立武《中庸指归》亦阐发此旨。黎氏《中庸分章》则以“天命之谓性”以下为一章,“仲尼曰”以下为二章,以“君子之道费而隐”以下为三章,以“道不远人”以下为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以下为五章,“君子之道辟如行远”以下为六章,“鬼神之为德”以下为七章,“哀公问政”以下为八章,“诚者天之道也”以下为九章,“惟天下至诚”以下为十章,“诚者自成”以下为十一章,“大哉圣人之道”以下为十二章,“仲尼祖述尧舜”以下为十三章,“惟天下至圣”以下为十四章,“诗曰衣锦尚纲”以下为十五章,皆发明郭氏之旨,所言颇具条理。黎氏《大学发微》,谓曾子传道在一贯,悟道在忠恕,大旨以止于至善为归,以诚意为要。《大学本旨》以为《大学》古本乃曾子之书,又认为《大学》、《中庸》皆与《易》通,并列图立说。以上四书本为合编,前有大德八年(1304)赵秉政序,先《中庸》后《大学》,后人将《大学》移至《中庸》之前,以秉政序介于四书之间,清修《四库全书》时又恢复原来的编次。

猜你喜欢

  • 曾乐轩集

    一卷。宋张维(956-1046)撰。张维,乌程(今浙江)人,都官郎中张先之父。仁宗时官卫尉寺丞。赠尚书刑部侍郎。此集为张维诗集,乃其子张先所编。张先摘取其刊所撰之诗十首,绘为《十咏图》。孙觉为之序。周

  • 易经征实解

    无卷数。清胡翔瀛撰。胡氏曾著有《易象授蒙》。此书原稿存于胡氏家中二百六十余年,直至民国六年(1917)才由其裔孙胡鹏昌以活字印刷刊行。此书取全易卦爻辞之为吉为凶为悔为吝者,征以事实,分类逐条辨析,所以

  • 蛰庵文存

    二卷。清杨模(1842-1916)撰。杨模字范甫,晚号蛰庵。江苏无锡人。光绪十一年拔贡,光绪二十年举人。青年时期,漫游广东,从师陈澧。后黄体芳视学江苏,建南菁书院,以经训造士,杨模从其学,业绩最佳。学

  • 补注东坡编年诗

    五十卷。清查慎行(1651-1728)撰。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今名,字悔余,号初白,又号查田,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康熙三十二年(1703),特赐进士出身,为翰林院庶吉士。查慎行喜游山

  • 黄静山集

    十二卷。清黄永年(1699-1751)撰。黄永年,字静山,号松甫,江西广昌人。乾隆元年(1736)巡抚常安举博学鸿词,同年成进士,不预试,授刑部主事,疑狱多有平反,累官常州知府,为政宽而有礼。是集凡十

  • 春秋列国诸臣传

    原五十一卷,今本三十卷。宋王当撰。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自幼好学,举进士不第,元祐中,以苏辙荐,任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就。及京为相,不复出仕。卒年72岁。精《易

  • 钱敏肃奏疏

    九卷。清钱鼎铭(1824~1875)撰。钱鼎铭,字新之,号调甫,江苏太仓人。举人出身,官至河南巡抚。是书首录赐恤立传予谥诸谕旨及祭文碑文列传,附请恤诸疏。卷一自同治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谢授直隶按察使摺起,

  •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一卷。宋释法颖(?-456)集。法颖,俗姓索,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县)人。为法香弟子。宋元嘉末来到江南。孝武帝时(454-464在位)为都邑僧正。后敕为僧王。居多宝寺。《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的主要

  • 明季北略

    二十四卷。南略,十八卷。清计六奇(1622-1687?)撰。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先生,江苏无锡人。多年以私塾馆教为生,蜚声乡里,平生致力于晚明史资料搜访与著述。尚著有《南京纪略》、《粤滇纪闻

  • 经典稽疑

    二卷。明陈耀文(生卒年不详)撰。耀文字晦伯,确山(今河南确山)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官至按察司副使。除本书外,还著有《正杨》、《学林就正》、《学圃萱苏》、《天中记》、《花草粹编》等。古人专门之学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