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初潭集

初潭集

十二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撰。原书本为三十卷,共分夫妇、父子、兄弟、君臣、师友五类。卷一至卷四为夫妇,下分合婚、幽婚、丧偶、妒妇、才识、言语、文学、贤夫、贤妇、勇夫、俗夫、苦海诸缊、彼岸诸媪十三目。卷五至卷八为父子,下分教子、贤子、孝子、文子、慧子、貌子、官子、丧子、泛子、欲父十目。卷九至卷十为兄弟,无子目。卷十一至卷二十为师友(《四库提要》误为朋友),下分儒教、道教、释教、聚书、钞书、读书、著书、六经、子史、为文、博物、谈学、音乐、艺术、书画、清言、嘲笑、山水、隐逸、汤社、酒人、达者、豪客、论人、知人、鄙人、智人、知己、相思、哀死、推贤、规正、笃义、交难、学道、道学、会说、今色、少年、标榜、诋毁、易离四十一目。卷二十一至卷三十为君臣,下分圣君、圣臣、贤君、贤臣、明君、忠臣、正臣、清臣、能文之臣、能言之臣、英君、能臣、暴君、诤臣、痴臣、昏君、哲臣、愚臣、纵君、侈臣、貌臣、谲主、奸臣、庸臣、强臣、诠选诸臣、牧民诸臣、将臣、相臣、贤相、才相、廉勤相、畏慎相三十三目。取材不出《世说》与《焦氏类林》二书。杂采古人事迹,加以评语,其名《初潭》者,言落发龙潭时即纂此书,故以其为名。其征引均不注出处,分类亦自出胸臆,大旨主儒、释合一之说。但其中有些评语多有新见。如卷四称赞起义领袖吕母为“的的真男子也。”又评周公,引陈贾语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李贽下评语云:“此千古断案也。”又如卷十一评儒、释、道三者之同异,指责“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此论颇中明儒之失。此书有明万历间刻本,共十册,有李贽自序,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另有明末刻本,此本只十二卷,十六册,武林王克安重订。另有明闵氏朱墨印本,七册,有李贽自序和闵邃小引,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有明刻本,此本为二十六卷,共八册,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全二册《初潭集》。

猜你喜欢

  • 天竺山志

    十二卷。清管庭芬撰。管庭芬,字芷湘,浙江海宁人。天竺山在杭州府钱塘县西十二里。管庭芬爱天竺山,因撰此志。然未刊行而管氏逝。仁和曹籀乃继为之,删繁复,订讹误,厘为十二卷,而成此书。《天竺山志》光绪元年(

  •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中华书局1956年将《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补》、《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古书疑义举例增补》五书汇为一编,名《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古书疑义举例》七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

  • 女红余艺

    一卷。清毛秀惠撰。毛秀惠,生卒年不详,字山辉,江苏太仓人,画家、诸生王愫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善长诗词,尤工山水画。著有词集《女红余艺》。并有其诗《戽水谣》一首云:绿扬深沉塘水浅,辘车声满疆圳。倒挽河

  • 不二斋文选

    七卷。明张元忭(1538-1588)撰。张元忭字子荩,号阳和,浙江绍兴山阴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卒谥文恭。著有《绍兴府志》等。是集为张元忭诗文别集。凡七卷,其中文六卷、诗-卷。卷

  • 花影集

    五卷。明施绍莘(1581-1640?)撰。绍莘字子野,自号峰泖浪仙,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屡试不第,而后纵情于诗酒。自称“冷人”。工词曲。是集前有沈士麟、顾乃大《序》。顾乃大《序》称:“吾友施

  • 陈玉几诗集

    三卷。清陈撰(约1736前后在世)撰。陈撰,字楞山,号玉几。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乾隆初年举博学鸿词不就,工书画,精鉴赏,游于江淮间。一生穷悲寡合,其诗多凄断怨咽之音。本编收入均是其中年所作。首为《绣

  • 周易卦象

    六卷。清张丙嚞撰。张丙嚞字龙西,莱阳人。曾官清苑知县。作者认为治易必须先明象数,以象数求义理,才为治易正途。朱子《周易本义》详于理而略于象,使人感到立论缺乏依据,故著此书,每卦下先列《本义》原文,后列

  • 靳文襄奏疏

    八卷。靳辅撰。靳辅(1633-1692),清辽阳(今属辽宁)人。隶汉军镶黄旗,字紫垣。顺治六年(1649)由官学生笔帖或选为翰林院编修,后考授国史院编修。康熙十年(1671)巡辅安徽,十六年任河道总督

  • 绘事备考

    八卷。清王毓贤撰。王毓贤生卒年不详,字星聚,镶红旗汉军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官湖广按察使,一说贵州布政使。陈鼎《留溪外传》记狱吏汪金章事,曾提及王毓贤,称其勤于吏治,案无留牍。可见其颇有吏才。但

  • 慎宜轩文集

    八卷。《诗集》八卷。清姚永概(1866-1924)撰。姚永概字叔节,号幸孙。安徽桐城人。姚莹之孙。光绪举人。清末曾任安徽高等学堂教务长。民国后,累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正志学校教务长,清史馆协修。是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