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学正传

医学正传

八卷。明虞抟(1438-1517)撰。虞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义乌(今属浙江)人。世医出身,幼年曾习举业,后弃而专攻医学,其曾叔祖曾受学于同代名医朱震亨。虞氏承其家学,对朱震亨之说亦颇尊崇。医术高明,著有《方脉发蒙》、《苍生司命》等书。虞氏之学以朱震亨为宗,参以张机、孙思邈、李杲诸家之说。提出了两肾皆为命门之说。认为命门为元气所司,性命所系。肾水和肾火是相互联系的,肾虽为水脏,实有相火寓于其中。首创了使用器械灌肠法。此书又名《新编医学正传》,成于正德九年(1515)。时虞氏七十八岁。目的在于“使后学知所适从,而不蹈偏门以杀人,盖亦端本澄源之义耳。”其基本理论皆宗《内经》、《难经》。全书三十九万字。书中首列“或问”五十条,对医学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辨析,以阐明前人未尽之意。然后分述各科常见病,分门论证,每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所述之证,皆采历代名家之言,伤寒宗仲景,内伤宗李杲,小儿科多宗钱乙,其余诸病,则以朱震亨要语及其所著为主,并选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之方列之,以备参考,并结合自己心得论述内、外、妇、儿病证近百种,以论、脉、法、察进行介绍,总结出一千多方,包括家传方、个人验方等。虞氏虽与朱震亨同乡,颇受朱氏影响,但并不为朱氏学说及其他医家论点所囿。他认为,“朱氏之书,不过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备耳。若不参以诸贤所著而互合为一,岂医道之大戒哉?”故其论病是以朱氏论述及其方剂冠首,其次则选张从正、刘完素、李杲和作者本人及其他医家所说。书中对运气学说持批判态度,并批判以病者之所生年、月、日,合得病之日期,推算五运六气之法,认为是“以世之生灵为戏”,“杀人多矣”,劝世人“勿蹈其覆辙”。此书对理论研究及临床验证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嘉靖刻本(残卷),万历五年(1577)金陵三山书舍吴江重刊本,196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西京杂记

    六卷。旧题晋葛洪(见《肘后备急方》)撰。原书二卷,后分为六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卷,不题撰人。《旧唐志》作一卷,《新唐志》作二卷,《宋志》作六卷,均题晋葛洪撰。该书末有葛洪跋云:刘歆著有《汉书》一

  • 燕丹子

    三卷。作者不详。内容是记述燕太子丹派荆柯行刺秦始皇的故事,与《史记·刺客列传》所记大同小异。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至《隋书·经籍志》始载入小说家。书中的故事在东汉时应邵的《风俗通》、王充的《论衡

  • 诗志

    八卷。清牛运震(1706-1758)撰。运震字阶平,号真谷,又号空山,人称空山先生。滋阳(今山东兖州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官平番知县,为忌者中伤,免官归,主讲晋阳、河东两书院。性好金石

  • 武阳志馀

    十二卷,首一卷。清庄毓鋐、陆鼎翰纂修,陆鼎翰,江苏武进人,光绪元年(1875)恩贡。清道光间,邑人李申耆手定《武阳合志》体例,志未及告成而卒,其志成于众手,并版毁于兵燹,至光绪五年(1879)王氏复修

  • 通鉴大感应录

    二卷,清秦镜撰。秦镜,字非台,生平不详,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人,《通鉴大感应录》是秦镜从《资治通鉴》中摘录出一些观点立场鲜明、使人读起来有所感悟的篇目,然后加上他自己的评论写成的一部书,在书前有秦镜

  • 余言

    二卷 明徐三重撰。徐三重,生卒年不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伯同,万历五年(1577年)举进士,官刑部主事,三年后,因病辞官回乡,居家四十余年。三重自幼好学,嘉言懿行,乡里人皆奉为楷模,其著作有

  • 南楼吟香集

    六卷。清查惜(生卒年不详)撰。查惜,字淑英,浙江海宁人,诸生马思赞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康熙十八年(1689)刊本,书前有其夫马思赞、祝柔嘉、其母翼昭所作的序言及作者自序,第一卷五言古体诗十首,第二卷

  • 楚辞辨韵

    一卷。清陈昌齐(1743-1820)撰。陈昌齐,字宾臣,一字观楼,广东海康人。官翰林,参修《四库全书》。除《楚辞辨韵》外,尚有《历代音韵流变》,失传。据曾钊跋称,此书原为《历代音韵流变》而作,记于《楚

  • 付法藏因缘传

    六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沙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简称《付法藏传》。《法经录》作四卷,一作七卷。《静泰录》作六卷,一作四卷。《大唐内典录》则两出付法藏均作六卷。是隋代以前古籍之一。卷一记世尊临涅槃

  • 三忠文选

    ① 十六卷。明胡接辉(生卒年不详)编。胡接辉字笃父,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官监察御史。此书成于崇祯十年(1637)。选录宋胡铨、周必大、文天祥之文。曰三忠者,是因铨谥忠简、必大谥文忠、天祥谥忠烈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