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千顷堂书目

千顷堂书目

三十二卷,清黄虞稷编。黄虞稷(1627-1691),字俞邰,又字楮园,江苏南京户部街人,是一位精通元明史事的版本学家和目录学家。先世泉州人,其父官至南京国子监丞,好读书,喜收藏,且多有著述。黄虞稷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和影响,后来因仕途屡受挫折,遂埋头读书,遍涉经史。明末清初离乱之际,广泛搜集各类图书,家藏图书日渐丰富,编写了《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采用四部分类,经部分易、书、诗、三礼、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经解、四书、小学;史部分国史、正史、通史、编年、别史、霸史、史学、史抄、地理、职官、典故、时令、食货、仪注、政刑、传记、谱系、簿录;子部分儒家、杂家、农家、小说、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家、艺术、类书、释家、道家;集部分别集、制诰、表奏、骚赋、总集、文史、制举、词典。该书所录皆为明代图书,网罗极富,约一万二千余种,为研究明史提供了颇为完备的直接的资料,堪称研究明史的一把钥匙。四部分类著录,注明撰者、卷数,偶或涉及成书次第、内容解说。各类之末分朝记载宋辽金元四朝作品,补《宋志》之不完备及金元二志之全阙,开一代著作和补史艺文志的先例,填补了史志目录的一段空白。其类目中类书含丛书最杂,别集顺序按登科顺序为标准编排,系统清晰,便于查阅。增设词类,著录宋元曲,赋予目录学以时代气息。现存静嘉堂所藏清抄本,适园丛书(第二集)本和中国书店影印适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六十卷。清黄以周(1828-1899)等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同治举人,历充教官,治经,精“三礼”。著有《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古文世本》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春秋集传

    十六卷。清汪绂(详见《周易诠义》)撰。汪绂是清代著名学者,学术宗宋代五子,著作很多。《春秋集传》折衷四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安国《春秋传》),以己意加以评断去取。在自叙中说,他对四传

  • 深衣释例

    三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任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尝充四库编修,尤长名物,著有《经典弁

  • 诗经逢原

    十卷。清胡文英(生卒年不详)撰。文英字绳崖,江苏武进(在今江苏南部)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诗经逢原》、《诗考补》、《诗疑义释》、《诗疏补遗》、《毛诗通义》、《屈骚指掌》、《庄子独见》诸书。是编书前总

  • 春秋疑年录

    一卷。清钱保塘(1833-1897)撰。保塘字铁江,一字兰坡,浙江海宁(今属浙江省)人。著作甚多,辑有《清风室丛刊》若干卷。《春秋疑年录》对春秋时人物、史事系年加以考订,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

  • 可知编

    八卷。旧本题明杨慎(详见《谢华启秀》)撰。本书也是隶事之书。但是《升庵书目》并未载此书。本书分天、地、人三部。又分子目三十八。援引踳驳,也许为坊贾之依托。

  • 沈氏四声考

    二卷。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年自号石云,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至协内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为《四库全书》总纂官,笔削考核一手删定《全书

  • 孟子识

    一卷。日本物茂卿撰。是书不分章节,系杂记体。有涉议论者,有涉考证者,其独到之见往往与古契合。由立于汉宋学派之外,不为所囿。如其解“五十衣帛,七十食肉”,引《王制》“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以为人饮

  • 四书说约

    六卷。明孙肇兴撰。书首有王绩灿、李邦华序及肇兴所为《看书摘训》及《弁言》。《摘训》称以实字观义理,虚字审精神,言言能返证于自己,事事可实按之目前。《弁言》称“会神按脉,各从本章本句,讽咏玩味,觉指点开

  • 长目电禅师语录

    二卷。清代释光电(生卒年不详)撰。光电,俗姓邓。楚之宝庆府新化县(今属湖南省境内)人。因其眼睛毛长,故有“长目”之号。光电所撰《长目光电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详载了光电法师对法学的研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