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唐二主词校

南唐二主词校

一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自幼敏慧,有才名。十六岁入杭州崇文书院学习,与同邑陈守谦、叶宜春、褚嘉猷交好,号称“海宁四才子”。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王国维平生著述约六十余种,辑为《王忠悫遗书》、《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观堂集林》等集。文学理论著作有《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文学小言》、《屈子文学之精神》、《叔本华之哲学及教育学说》等,均有影响。在戏曲理论及戏曲史研究方面,成就最为突出。主要论著有《宋元戏曲史》、《戏曲考原》、《优语录》、《唐宋大曲考》、《古剧角色考》、《录曲余谈》、《曲录》等,被誉为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空白。本书为王国维据南词本《南唐二主词》,补遗十二首别辑而成的。后附校勘记。校勘记称,是集概据别家词集及《花间》、《尊前》、《花庵》、《草堂》、《南唐书》、《全唐诗》历代诗余诸书,至于《花草粹编词统》等,则未引用,因此尚不算全备。即其所引诸书,亦未详尽。如第十八阕后主〔捣练子令〕,旧注出〔兰晚曲令〕。《碧鸡漫志》“曲令”作“曲会”,国维谓作“令”为“长”。考明吕远刊本亦作兰晚曲会。曲会者,会集众曲之谓。冯延巳《阳春集》,旧校称《兰畹集》,集会谊同,国维之说,未可为典要。第三十阕〔谢新恩〕,旧注以下六词真迹在孟郡王象。国维谓第三十一、第三十三两阕为〔临江仙〕,不知〔谢新恩〕即〔临江仙〕之异名。又南词本〔捣练子令〕,词下注云:此词见《两清诗话》,七字当为下一首〔浣溪沙〕之注,不知何以次于前首。诸如此类,是为疵点。有《晨风阁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元诗纪事

    四十五卷。清陈衍(生平见《石遗室诗话》条)编。由于唐宋、金代诗均有纪事,而元代独无。清初顾嗣立所辑《元诗选》影响颇大。钱大昕想与之同步,故采各家诗文集、笔记与《元史》资料辑为《元诗纪事》。然而,《元诗

  • 蜩笑偶言

    一卷。明郑瑗(详见《井观琐言》条)撰。此书共一卷,二十六条,约二千字,内容多论古之语,间或也有考证。有些内容殊为儗不于伦,如:“盗跖以孔子为伪,苏轼以程颐为奸,李傕以董卓为忠,田承嗣以安史为圣。好人之

  • 刘氏家塾四书解

    不分卷。清刘豫师撰。书首有自序及凡例,又有其门人温怀璋、袁文焕二序。自序称“读李二曲《四书反身录》,喜其反身二字,切中时病,而所讲书理,又悉以人生日用寻常之事为言,爰仿其意,与子弟门人辈讲学,就人眼前

  • 堂邑县志

    ①三卷。明王应乾修,郭毓秀增修。王应乾,淮阴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进士。三十五年(1607)任堂邑知县。郭毓秀,古鄗人,顺治二年(1645)任堂邑知县。按堂邑志,创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

  • 读易大旨

    五卷。清孙奇逢(1585-1675)撰。奇逢字君泰,号钟元,又号复峰,容城人(今河北容城),前明万历庚子举人。此书乃入清后流寓河南管门山时所作。前有序言云,至苏门山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所得之见,撮其

  • 同人传

    四卷。清陈祥裔(生卒年不详)撰。陈祥裔著有《蜀都碎事》。本书采自秦汉至元明,凡同姓名者编辑成册。书末又附父子同名字者数人。采摭颇详,取舍亦十分慎重。如《太平广记》中,再生之王翰,与唐朝诗人之王翰相同。

  • 周易故训订上经

    一卷。清黄以周撰。黄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同治举人。晚年特荐授内阁中书衔。曾主讲南菁书院十五年,著述甚丰。作者在此书序中称“学者必广搜古注,互证得失,务求其是。若夫舍古求是,讵有独是。然学必

  • 五灯会元

    二十卷。宋代释普济(生卒年不详)撰。释普济是其法名,俗姓杨,姚安(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人。《五灯会元》为佛教禅宗史书。所谓“五灯”系指:1.法眼宗道原撰《景德传灯录》,2.临济宗李遵勖撰的《

  • 明穆宗实录

    七十卷。明张居正(详见《通鉴直解》)等奉敕修。隆庆六年(1572)十月,命朱希忠为监修官,张居正、吕调阳为总裁官,负责纂修。寻改命张溶为监修官,总裁官仍为张、吕二人,万历二年(1574)七月书成。该书

  • 仪礼注疏正讹

    十七卷。清金曰追撰。曰追字对扬,号璞园,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金氏依据朱熹《经传通解》,另参以杨复图、敖继公《集说》,陈凤梧、钟人杰两郑注本,以及沈彤《小疏》、马駉《易读》诸书,于每节经文标“起、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