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氏二日祭祀礼节
清铭敦撰,铭敦,字稚荪,姓叶赫那拉氏,满洲正白旗人。是书记第一日祭为祭天,第二日祭为祭祖。共二段,每段之前,都有祭前戒备事宜、选择日期、执事人数、应用器具、厨役工资等。书后附有汉译清字祷告书一篇。其书前有序,云“满洲祭祀大礼,应行七日,嗣因日久,仅行二日之祭……盖从权也。至于七日大祭,不特典礼难周,诚恐春秋二祭,源源举行,力有未逮,是以择其二日紧要典礼,记以大略。”有光绪十九年(1893)石印本。
清铭敦撰,铭敦,字稚荪,姓叶赫那拉氏,满洲正白旗人。是书记第一日祭为祭天,第二日祭为祭祖。共二段,每段之前,都有祭前戒备事宜、选择日期、执事人数、应用器具、厨役工资等。书后附有汉译清字祷告书一篇。其书前有序,云“满洲祭祀大礼,应行七日,嗣因日久,仅行二日之祭……盖从权也。至于七日大祭,不特典礼难周,诚恐春秋二祭,源源举行,力有未逮,是以择其二日紧要典礼,记以大略。”有光绪十九年(1893)石印本。
六卷。明胡衮(生卒年不详)撰。胡衮,字补之,自号味菜山人,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明嘉靖中官台州教授。东水,是其所居之名,因取之以为其书名。此书共六卷,前四卷皆为史论,上起于周,下迄于宋;后二卷则为
四卷。又名《礼记大全合参》。曹士玮(生卒不详)撰。士玮字庭玉,浙江钱塘人,清代学者。此书徐旦等参订,刻本《总目》一页有曰“漱芳轩合纂《礼记体注》,苕溪范翔参订”。书首有徐旦《序》云,“近日《礼》经杂出
四卷。宋毛晃(生卒年不详)撰,晃字明敬,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小学家,绍兴中免解进士,晃精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为海内所宗,尝闭户著书,用功勤苦,砚为之穿,学者称为铁砚先生。著述除《禹贡
十三卷。清靳文谟修,邓文蔚纂。靳谟,直隶大名府开州(今河北大名县)人,二十七年(1668)进士。旧志始于明万历间县令丘体乾,至康熙十一年(1672)四度续修。康熙二十七年(1688),县令靳文谟奉诏纂
四卷。清周亮工撰。其生平履历详见《闽小纪》。周亮工喜读书、善属文、精鉴赏、嗜书画,家有“赖古堂”,收藏唐宋诸书画家手迹;工于古文诗词,宗仰杜甫,且擅长八分、隶等书体,包世臣曾称赞其草书可达“能品下”;
一卷。清戴震撰。戴震(1723-1777)字东原,号果溪,安徽休宁隆阜(今安徽屯溪市)人。年二十问学于江永,中年又与惠栋、钱大昕、王鸣盛等交游。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次年试礼部不第。三十八年
五卷。清段玉裁撰。段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注”。是书附于《说文解字注》。卷首有乾隆丁酉(1777年)戴震等序及段氏自序。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诗经韵
七卷。《附录》一卷。明黎贞(?-约1408)撰。黎贞,字彦晦,自号陶生、秫坡,因以名集。广东新会人。生年不详。明洪武初举本邑训导,不就。后以事被诬,戍辽阳18年,从游者甚众。放归后即卒。著有《秫坡诗稿
三十四卷。《附录》二卷。清王初桐撰。王初桐,字于扬,一字竹所。生卒年未详。江苏嘉定人。诸生。乾隆召试二等。四库馆滕录。议叙选齐河县丞。历署新城、淄川、平阴、寿光、潍县,及宁海州同。是编计诗集六种、词集
一卷。清杨寿昌撰。杨寿昌字果庵,广东归善(今广东省惠阳县)人,光绪年间举人。此书根据董仲舒之说,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谓政即民政。此书即论所谓民政,共分为四篇:第一篇,民政之原理;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