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孙郁撰。孙郁,生卒年不详,字雪崖,号苏门啸侣,河北魏博(今河北大名县)人。此书为《绣帏灯》(二卷)、《双鱼佩》(二卷)、《天宝曲史》(二卷)、三种传奇之总称。其故事均取材于历史传说或据他人作品改编而
三十卷。清金棨撰。金棨,字戟门,安徽休宁人。旧志泰山者甚多。明朝汪子卿有《泰山志》。后查志隆重修《岱史》,宋涛撰《泰山纪事》,萧协中有《泰山小史》,清朝林杭学则有《泰山辑瑞集》。金棨以旧志皆有不足,因
一卷。清陈维崧(1625-1682)撰。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馆修《明史》,后病卒。著有《箧衍集》(已著录)。是集收录了有关明末
四卷。清王涤心著。王涤心字子洁。河南内乡县人。道光举人,官至直隶道员。所著书籍多达二十余种。此书名为备忘,实则阐述了作者独到的易学思想。认为“至易至简者易也。所以至易至简者,惟其元享利贞也。所以元享利
六卷。清秦坊(生卒年不详)撰。秦坊字表行,号俨尘,江苏无锡人。秦坊一生善于著述,《范家集略》是秦坊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大概内容分为身范、程范、文范、言范、说范、闺范。包括自周秦以至明代时期的前贤人的格
二十二卷。清王拯(1815-1876)撰,王拯,字定甫,马平(今广西柳州市)人。原名锡振,服膺包拯,号少鹤,幼孤,家贫,授诗母口,长而失教。靠姨母作女红养育,道光二十一年(1841)中进士。授户部主事
十六卷。明叶良佩撰。良佩字敬之,台州太平(今浙江温岭)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该书用王弼本,采辑古今易说,从子夏传到元代龙仁夫,共一百七十七家。或自抒己见,则用“测日”标明,附于旧
三十卷。东汉末荀悦(148-209)撰。悦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任黄门侍郎,迁秘书监、侍中。作《申鉴》五篇,撰史书《汉纪》,另著有《崇德》、《正论》等文章数十篇。汉献帝因班固《汉书》内
二卷。近代王国维撰。参见《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苍颉篇》本为秦相李斯所作,汉人合以车府令赵高所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所作《博学篇》为《苍颉篇》,而后扬雄作《训纂篇》、贾鲂作《滂喜篇》,合之号曰
六卷。首一卷。清张尚瑗(1656-?)撰。尚瑗字宏蘧,一字损持,号石里,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康熙时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外补江西兴国县知县。初从朱鹤龄游,讲《春秋》之学,作《读三传随笔》,积累既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