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千虑
一卷。明穆孔晖撰。孔晖字元庵,堂邑(今山东堂邑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谥文简。该书引伸朱熹《大学章句》、《大学或问》之说,并引佛教经籍以为佐证,认为儒释一本。穆氏自称为王学,实际上入于释氏,王士祯对其有所评讥。《四库全书》采黄登贤家藏本。
一卷。明穆孔晖撰。孔晖字元庵,堂邑(今山东堂邑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谥文简。该书引伸朱熹《大学章句》、《大学或问》之说,并引佛教经籍以为佐证,认为儒释一本。穆氏自称为王学,实际上入于释氏,王士祯对其有所评讥。《四库全书》采黄登贤家藏本。
见《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十卷。南宋张世南(生卒年不详)撰。张世南字光叔,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为宋宁宗(1195-1224)和理宗(1225-1264)间人,为当时文献故家,曾随其文官于蜀,后又遍游浙、闽等地
一卷。清朱纲(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朱纲字子骢。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一作高唐)人。由贡生捐授兵部主事,官至福建巡抚,卒谥勤恪。纲与兄缃、绛皆学诗于王士祯,本集为王士祯所评定。诗颇清浅。有清初刻本。
三卷。清张宪和(详见《公羊臆》)撰。张宪和对公羊学深有研究,撰有《张氏公羊二种》,该书即其中之一。大体上在于驳斥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中的牵强附会之说,恢复《公羊传》的原意。何休注《春秋公羊传》,多引
一卷。周景氏撰。清马国翰辑。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谓,景氏出自姜姓齐景公之后,谥为氏。景丑、景春,皆其后裔。战国时,景氏世为楚相,或云楚之公族,别为景氏,据此景氏为齐人。《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
四卷,附《傍旁举略》一卷。清姚文田撰。姚氏生平著述,见“说文校议”。卷首自序略云:今之科举官韵取唐韵而强并之,其原出于刘渊,而任臆删汰,不知其所由始,大率取便场屋,初无义例,故有一字数音而止载一二音者
二十五卷。清王式丹(1645-1718)撰。王式丹,字方若(一作方石),号楼村。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康熙中会试,殿试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病归故里,颇得巡抚宋荦赏识,为“江左十五子”之首。本集由
二卷。明西屏道人(即宣王朱恬姣,?-1582)撰。原书题皇明西屏道人著,不署名氏。首有万历改元癸酉(1573)西藏南礼部尚书裴宇序文,称上党沈国王父宪王,素耽玄微,家搜经史。考《明史稿》诸王传载沈宪王
十卷。清黎士宏(1618-1697)撰。黎士宏字媿曾,长汀(今福建长汀)人。少师宁化李世熊,为入室弟子,以诗文名。徐世溥、钱谦益等推为海内名士。顺治十一年(1654)举乡试,授江西广信推官。官至陕西布
八种,十五卷。清汪辉祖(1730-1807)撰。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晚年号归庐。浙江萧山人。乾隆四十年进士,先后任宁选知县、道州知州等,善听讼,有能吏之名。著有《学治臆说》、《佐治药言》等。晚年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