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平县志

太平县志

十八卷。清庆霖修,戚学标纂。庆霖字旭亭,长白人。戚学标字鹤泉,原任河南涉县知县。《太平县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全书十八卷,十三志,为地舆、建置、赋役、学校、祠祀、军政、庶政、职官、选举、人物、古迹、艺文、杂志。凡六十四目。地舆占二卷,人物艺文各占三卷。此志考证明确,凡例篇目悉依戚学标志,略有变更,复增考异、补遗、附录诸目,以纠旧志之失,拾前志之遗。现有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①八卷。清张学都纂修。张学都字慢亭,顺天府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贡生,康熙五十五年(1716)任太平知县。按太平县志创修于明初,嘉靖四十五年(1566)知县罗潮,取旧志增订为十卷,万历十一年(1475)邑人王休复再为纂订。清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何炜然重修,二十一年(1682)知县吴轸又重修。此编为张学都掌太平县时,重新整修,卷数未改,类目加严。稿成未刻而张离任,雍正二年(1724),知县刘崇元,又取其成稿,径题己名付梓。考其书全为学都纂修,惟卷二营建志增自制《御箴楼诗》一首。《太平县志》雍正三年(1725)刻本。此志以科第、封荫均入选举志中,都邑、古迹二目分隶世代志中,其体例甚特殊。此外,选材精审,繁简得当。如隋朝的王通、唐朝的王勃等此编不但于人物志中,搜罗详备,更于艺文志中,独仿史志专门记载乡贤著作,使人一目了然。此志堪称本邑各代之名著,甚为难得。②十六卷,首一卷。清李炳彦修,梁栖鸾纂。李炳彦字石圃,北平(今北京市)人。道光二年(1822)掌太平县,五年(1825)此志告成。全书十六卷首一卷,分十六门,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坊里志,卷四学校志,卷五秩祀志,卷六典礼志,卷七赋役志,卷八职官志,卷九武备志,卷十选举志,卷十一人物志,卷十二列女志,卷十三艺文志,卷十四古迹志,卷十五祥异志,卷十六杂记志。卷首有图考。此志取材甚丰,考叙详密。对旧志疏略而实关重要的事,此志均加补述。如卷一舆地志中附有气候一门,旧志全无记载。此志补叙详明,并附有小序,说明气候对于宰治临民如何重要,同时大量搜集民间俗语,借资证明。如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然卷十三艺文志中,仅录诗文,将旧志所载乡贤之著作,一一删去,概不收入,实为不该。③十四卷,首一卷。劳文庆、朱光绶修,娄道南纂。劳文庆,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朱光绶,浙江吴兴县人。光绪初年,朱光绶掌太平县,适朝廷诏修通志,各州县编辑邑乘,以备采用。光绶刚采访完竣,开始编辑,时逢有檄调任。劳文庆继任后,重新续纂,至光绪八年(1882),始付梓印行。《太平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此志纯为增续道光李炳彦志而作,与旧志体例基本相同。旧志分十六门,此志分十四门,其中将旧志卷三坊里志改为纪恩志;将旧志古迹志、祥异志并入杂记志中,子目基本承袭,出入甚少。然此书较旧志完美处,即在艺文志中,不仅收录诗文,而且尚有书目一小卷,保存了邑地的文献。

十卷首一卷,清杨汝偕纂修。杨汝偕,毕节人,进士,曾任太平县知县。太平县旧无志。清初程溥任县令后,始修成志乘一部。然其书不传。嘉庆中李恒嘉复事编纂。而书成又毁于兵燹。杨汝偕任县令后,则手辑兹编以续之。《太平县志》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共十卷首一卷,分为三十四目,皆遵省颁修志之规矩。此志广搜博采,体例完备,所记实事求是,无所矜饰。惟其文笔平平,时显罗嗦。

猜你喜欢

  • 天岳山馆文钞

    四十卷。清李元度(1821-1887)撰。李元度字次青,一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十九与二十年间(1839-1840)就读于岳麓书院。其时邓湘皋辑《沅湘耆旧诗》,李氏虽“未

  • 上医本草

    四卷。明赵南星(生卒年不详)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高邑(今河北柏乡北)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明代名臣。此书成于泰昌元年(1620)。作者自序言:曾久病数年,至不能用药,于

  • 尺牍新语

    二十四卷。清徐士俊(1602-1681)、汪淇同编。徐士俊原名徐翔,字三有,号野君,仁和(今属浙江)人。明末清初戏曲家,善画工诗。明亡后隐居山水,家境贫寒。著有《洛水丝》、《春波影》杂剧、《雁梅说》、

  • 憨山诸言

    一卷。明代释德清撰。德清,为明代四大师之一。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号为憨山。详见《清华击节》辞条。《憨山诸言》是德清自撰的言论集。对为什么参禅、学法;怎样持戒护身,弘教,以及有关佛教问题多有言载。是了解

  • 考工记车制图解

    二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一字伯梁,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仪征(今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著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学海堂经解》、《

  • 孟子说解

    十四卷。明郝敬撰。郝敬事详《周易正解》条。此书前有《孟子遗事》及《读孟子三十一条》,认为孟子生活在安王时期非定王时期,此说较为可信。但断定孟子生于安王初年,卒于赧王元年,则未免武断。今有万历四十三年(

  • 姚文敏集

    八卷。明姚夔(1414-1473)撰。姚夔,字大章,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景泰初,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天顺七年(1463)累进礼部尚书,改吏部,加太子太保。著

  • 春秋决事比

    一卷。清龚自珍(1792-1841)撰。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又字爱吾,号定庵,晚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晚期著名思想家。他出身于累代仕宦之家,十二岁从外祖父段玉裁诵习《说文解字》,二十

  • 张迩可集

    四卷。清张远(约1692前后在世)撰。张远,字迩可,浙江萧山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中由贡生官缙云县教谕。著有《杜诗荟粹》二十四卷。本集有《云峤集》一卷、《蕉园集》一卷、《梅庄集》二卷。《梅庄集》兼载诗文

  • 禹贡汇疏

    十五卷。明茅瑞征(详见《虞书笺》)撰。《禹贡汇疏》计有图经二卷、汇疏十二卷、附录一卷。图经部分,上卷共二十四图,皆取自郑晓《禹贡图说》;下卷亦二十四图,系瑞征个人补辑。汇疏部分,九州每州一卷,共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