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宏明集

宏明集

十四卷。南朝梁释僧祐(445-518)编。释僧祐,俗姓俞。生于江南建业(今南京),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邳县)。自幼随父母入建初寺礼拜,因不肯回家,父母依其愿在寺内出家为僧。僧祐擅长律学,精通文史,以学法弘法为己任。他一生主要事迹有以下六个方面:1、传弘律学。他在永明年中(483-493),应竟陵王萧子良之请开讲律学。后又奉齐武帝萧赜敕,去三吴(今湖州、苏州、绍兴地区)试简僧众,开讲《十诵律》说受戒法。在他的后半生中,经常为学众广开律席,,“春秋讲说,七十余遍”(见《出三藏记集》卷十二《僧祐法集总序》)。2、造立经藏。僧祐在建初寺和定林寺所建立的经藏,成为中国佛教历史上搜聚卷帙建立经藏的第一人。慧皎在《高僧传》中赞扬僧祐建立经藏的劳绩时指出:“造立经藏,搜校卷轴,使夫寺庙广开,法言无坠”。3、撰制经录。僧祐编制的《出三藏记集》十五卷,实为中国佛教现存的最古老的经录。为此,他旁征博引,“钻析内经,研镜外籍,参以前识,验以旧闻”(《出三藏记集》序)。花费了他大量心血。4、著述佛教文史。僧祐一生撰制佛教文史著作8种,总名为《释僧祐法集》。5、佛教工艺业绩。僧祐常识渊博,兴趣广泛。“窍有坚誓,志是大乘”。僧祐监造了梁代光宅寺,用铜四万三千斤,被称为东方第一的“丈九佛像”。僧祐还奉命监造了许多石雕佛像和依山佛像。6、教学的风范。僧祐教学于律部以外,也以经论文史为先。由他化导下的缁素门徒有:智藏、慧廓、宝唱、明彻、临川王宏、南平王伟、刘勰等11000余人。僧祐十分勤奋,“僧事余日,广讯众典,披览为业;或专日遗餐,或通夜继烛,短力共尺波争驰,浅识与寸阴竞晷。”(《释僧祐法集》序)。一生著述颇多,除《宏明集》外,还有律学方面的《萨婆多部记》五卷和《十诵义记》十卷。可惜,两书早已亡佚不传,只见《出三藏记集》略载目录和序文。经录方面撰有《出三藏记集》十五卷。佛教文史方面撰有《萨婆多部相承传》,已佚。《释迦谱》五卷。《世界记》五卷,已佚。《法苑集》十卷,已佚。《法集杂记传铭》十卷,已佚。僧祐律学师承受益终身。出家伊始,“奉僧范为师”。14岁投定林上寺(在钟山)“戒德精严,为法门栋梁”(《高僧传·僧祐传》)的法达为师。因当时“律行精纯,德为物范”(《高僧传·法献传》)的法献也在定林寺弘化,僧祐同时又从师于法献。后又受业当时律学巨匠法颖,“随侍尽心钻研二十余年,终于精通律部,有名于当世。”《宏明集》序言称“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谓之《弘明集》”。所载内容的时间上迄自东汉,下止于梁代,历时约400多年。力申佛法义理。“其学主于戒律。其说主于因果。其大旨则主于抑周孔,排黄老,而独伸释氏之法。”该书是佛教史上的一部很有份量的护教文献。在当时社会上争论已久的佛儒调和论大气候下,独树佛家之尊严,而力排儒学及其它,不仅表明了作者坚信佛教的立场和态度,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围与挑战之中所面临的困境。它代表了当时佛教界反对佛儒融合的人的观点,不失为一家之言。该书对后世影响颇大。唐代僧人道宣所作《广弘明集》亦受其影响。该书见载版本,有清代兵部侍郎纪昀的家藏本。《四部丛刊》(初次印本、二次印本、缩印二次印本)子部,《四部备要》排印本、缩印本。日本古活字印本。

猜你喜欢

  • 文瑞楼藏书目录

    十二卷。清金檀编。金檀(约1660-1730),字星轺,以字行,桐乡(今浙江嘉兴地区)人,后迁居江苏吴门桃花坞,目录学家。自幼好书,犹嗜古籍,于书无不搜求。晚年藏书益多,建“文瑞楼”以贮之,编有《文瑞

  • 辨学遗牍

    一卷。明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此书是利玛窦和虞淳熙讨论释氏之书,以及辨莲池和尚《竹窗三笔》攻击天主之说汇辑而成。利玛窦力排释氏,所以引来学佛者起而相争,利玛窦则反唇相击,各持一悠谬

  • 皆春园集

    四卷。明陈完(约1621年前后在世)撰。陈完,字名甫,号海沙,江苏南通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著有《皆春园集》。是集为陈完自编。凡四卷。其诗多恬适敷畅,而不见性情。与黄省曾《五岳

  • 左女汇记

    一卷。清王士濂(详见《周末列国有今郡县考》)撰。据编首王士濂题识说,陈厚耀《春秋世族谱》纪男不纪女,未免缺漏,于是利用暇日,仿照其体例,分别进行考订编次,以补其阙。首先罗列周的后妃王女,而将周的其他妇

  • 丧服难问

    一卷。宋崔凯撰,清马国翰辑。凯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在宋员外散骑庾蔚之张耀下载此书六卷,那么,其人应当在庾之后。《通典》引用时有时写作宋凯,马国翰认为应当是宋崔凯,偶脱崔字,因此判定其为刘

  • 周易折中

    二十二卷,清李光地等奉敕撰修。此书成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明永乐间胡广等奉敕修《周易传义大全》,大抵以宋董楷《周易传义附录》、元胡一桂《周易本义附录纂注》、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董真卿《周易会

  • 杨文靖年谱

    二卷。清张夏撰。张夏字秋韶,号菰川,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师事马世奇,后入东林书院,受业于高世泰。长期隐居菰川,终身不仕。推崇程朱理学,平生著述甚多,除本书外,尚有《洛闽源流录》、《锡山

  • 读通鉴纲目札记

    二十卷。清章邦元撰。邦元字午峰,一字伯善,号悛生,安徽铜陵人。诸生。该书以朱子纲目及金氏前编、商辂后编为基础,有所论断,随笔札记。探经义,按时势,不作附会迂腐之谈。指出世道人心之消长所系,一代规章制度

  • 中州金石考

    八卷。清黄叔璥撰。黄叔璥(约1680-1750),号玉圃,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常镇扬通道。其为监察御史时,曾巡视台湾。著有《中州金石考》、《南征纪程》等书。本书系其

  • 大江东去

    用东坡先生韵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