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明张宇初(?-1410)撰。张宇初,字子璇,江西贵溪人。张道陵43世孙。洪武十年(1377)袭掌道教。《明史·方技传》附见其父正常传中。建文时尝因坐不法,被夺印诰,成祖即位复之。又尝受道法于长春
三卷。清陶鸿庆(生卒年不详)撰。《读韩非子札记》是收入《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十二种书。书中对《韩非子》一书作了颇为详尽的校释,其中对一些错误的纠正非常可信。当然书中也不乏依据主观擅自改动之处。《续四库全
即《台湾外纪》。
一卷。清刘鑫耀撰。刘鑫耀,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有《尚书大传礼征》已经刊行。是书凡《易》一条、《书》二条、《诗》二条、《周礼》三条、《仪礼》一条、《春秋》一条,而以杂文之有关经义者六篇附于后。由于这本
一百卷。宋潘自牧(生卒年不详)撰。据浙江《通志》记载,潘自牧为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庆元二年进士。官为龙游令。本书题曰“教授”,可能是著书时的官名。此书分门隶事。全书一百卷中叙天道者五卷,叙地理者二十
十八卷。明邓原岳(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邓原岳,字汝高,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著有《西楼集》。是集为邓原岳诗文别集。凡十八卷。诗十卷,文
①十二卷。清史鸣皋修,姜炳璋、冒春荣纂。史鸣皋曾为象山县知县。此志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全书共十二卷,三十目,分为:卷一至卷三为地理志;其目六,为沿革、星野、山川、城池、户赋、物产。卷四至卷
一卷。清陶方琦(1845-1884)撰。龚道耕(生卒年不详)校补。方琦字子珍,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同治进士,官编修,著《淮南许注异同诂》等。道耕四川成都人,另撰《字林考逸校误》。任大椿《字林考逸》刊
三十三卷。元赵采撰。赵采字德亮,号隆斋,潼川(今四川三合)人。生平不详,其书作于暮年。前有赵采《自序》,称孔子殁后,论易者各据己见,泥象数者流于诡怪,说义理者沦于空寂。至宋邵雍,推明伏羲、文王之卦画,
九卷 明刘炳(约1361前后在世)撰。刘炳字彦昺,以字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刘炳事迹略见《明史·文苑传》。洪武初,献书言事,授中书典签。出为大都督府掌记,考其《吊余阙墓》结衔称《大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