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章轨范

文章轨范

七卷。宋谢枋得(1226-1289)编。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为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遂为罢斥。德祐元年(1275)起用为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率兵抗元。城陷后,流亡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后元朝迫其出仕,地方官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乃绝食死。门人私谥文节。其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迭山集》。此集所录汉、晋、唐、宋之文,共六十九篇。而韩愈之文居三十一,柳宗元、欧阳修之文各五,苏洵之文四,苏轼之文十二。其余诸葛亮、陶潜、杜牧、范仲淹、王安石、李斠、李格非、辛弃疾人各一篇。前二卷题曰“放胆文”,后五卷题曰“小心文”,各有批注圈点。其六卷《岳阳楼记》一篇,七卷《祭田横文》、《上海直讲书》、《三槐堂铭表忠观碑》、《后赤壁赋》、《阿房宫赋》、《送李愿归盘谷序》七篇,皆有圈点而无批注。盖偶无独见,即不填缀以塞白,犹古人淳实之意。其《前出师表》、《归去来辞》,乃并圈点亦无之,则似有所寓意。其门人王渊济跋,谓汉丞相、晋处士之大义清节,乃枋得所深致意。非附会。前有王守仁序,称为当时举业而作。旧本以“王侯将相有种乎”七字分标七卷。近刻以“九重春色醉仙桃”七字易之。观第三卷批有先熟侯王两集之语,则此本为枋得原题,清刻乃以意改窜。虽无关大义,亦足见坊刻之好改古书,不可据为典要。有《谢迭山先生评注四种》合刻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龙沙学录

    六卷。明王在晋(生卒年不详)撰。王在晋字明初,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由中书舍人,累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3),擢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旋改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元年(1628),历刑、兵两

  • 淄川县志

    八卷。清张嵋修,唐梦赉纂。张嵋字石年,仁和(今杭州)人,贡监生,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淄川县知县。唐梦赉详见康熙《济南府志》。康熙初年,邑人司寇高珩,因病居家,恐邑志阙失,乃邀唐梦赉及毕际有、袁藩

  • 韩诗外传旁注评林

    十卷。明代黄从诫撰。黄从诫,萧山人。生平、事迹未详。《韩诗外传》原是汉孝文帝时代韩婴撰著,据《汉书·艺文志》,共有六卷,但《隋志》以后,各家著录都将外传分为十卷。本书沿袭十卷分法。每页分上下两格,下格

  • 孝经义疏补

    十卷。清阮福(约1820-?)撰。阮福字喜斋,又字赐唧,阮元第三子,江苏仪征人。官候补郎中。是书全载注疏音义原文,所补以“补”字加以区别。书中仍以郑注为本,唐明皇御注与郑注半存其中,此外唐以前书凡可见

  • 壁沼集

    四卷。胡元玉撰。胡元玉字子瑞,生卒年不详,湖南湘潭人。据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印的胡元玉《镜珠斋汇刻》本来看,胡元玉是清末颇有名气的学者。曾授贡生,官教谕。其父胡锡燕传授广东番禺县经学家陈澧之学,

  • 古文尚书

    三卷。清马国翰辑。龚自珍认为,孔壁中书固皆古文,然安国以今文读之,又与西汉之今文博士有什么区别呢?虽然说孔安国是古文家的开山之祖,如此看来也难以名实相符。而王先谦则认为,孔子当时用古字来书写“六经”,

  • 庞文恪公年谱

    一卷。清庞钟璐自编。钟璐字宝生,清末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恪。前五十一年为钟璐自述,名《知非录》,后四年为其子庞文鸿补编。本谱收有谕祭谕碑及翁同和撰墓志铭。现存

  • 悟真篇注解

    三卷。明张位(详见《问奇集》)撰。宋代张伯端所撰《悟真篇》传世后,曾有诸家为之作注,各家所见不同,一般认为翁保光注本较近于经旨。元代以后,由于多有窜乱而失原貌。张位撰此书,就是想明其经旨,为学者释迷正

  • 颐道堂诗选

    三十卷。清陈文述(1771-1843)撰。陈文述,字退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全椒知县。陈文述工西昆体,其诗博雅壮丽,极似吴伟业。除此集外,还著有《碧城仙馆诗钞》、《碧城仙馆诗髓》、《颐道堂集》

  • 梧冈集

    八卷。明唐文凤撰。唐文凤,字子仅,号梦鹤,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唐文凤与祖元父唐桂芳俱以文学擅名。永乐中荐授江西兴国县知县,政绩颇著,后改赵王府纪善。卒年八十六。著有《悟冈集》八卷。此集为程敏政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