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日讲春秋解义

日讲春秋解义

六十四卷。此书为康熙皇帝经筵旧稿。由著名宋学家,康熙经学老师李光地主持编定,雍正时由大臣张廷玉、方苞修订定稿,乾隆三年(1738)锓版。宋代由于重《春秋》之慎赏罚、当功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之用,特别重视《春秋》一书,治《春秋》者甚众,据《宋史·艺文志》所著录的《春秋》学专著即有二百四十部左右。其中亦有经筵讲义,如王葆《春秋讲义》、张九成《春秋讲义》、戴溪《春秋讲义》。这些讲义,“大抵皆演绎经文,指陈正理,与章句之学迥殊”。(《四库提要》)此书即是采宋人讲义之体裁以阐发《春秋》“微言大义”。每条经文之下先例《左传》记事,次列《公》、《穀》之义例,反复演绎,大旨归于尊王。据康熙《御序》云:“惟宋康侯胡氏,潜心二十年,事本《左氏》,义取《公》、《穀》,萃诸家之长,勒成一家之书,虽持论过激,扶隐太严,未必当日圣心皆然。要其本三纲、奉九法、明王道、正人心,于《春秋》大旨常得六七,较之汉唐以后诸家优矣。”因而此书“大约以胡氏为宗,而去其论之太甚者,无传经文则博采诸儒论注以补之,亦时有所折衷。”是此书初稿尚推崇胡传。但据乾隆二年《御序》,则云雍正时鉴于康熙皇帝己对“胡氏之说多所驳正”,但当时廷臣“所进讲义一遵胡氏之旧者,于圣心自多未洽”,所以久久不予“宣布”。至雍正七年才命张廷玉、方苞详细校订。乾隆御制序文时又“反复循览,于胡氏穿凿之说旷若发蒙,笔削之旨阐明者亦过半焉。”可知此书之攻驳胡传之说当在张、方“校订”之时。而其攻驳之重点,则在于胡传因激于时弊而托《春秋》大义生发的讽时讥世,尊王攘夷之论,代之以尊尊卑卑、君君臣臣之价值体系。其书之体例是,于经下先列《左传》、《公羊》、《穀梁》之文,再附以讲解。卷首为《总说》,有纲领、通论、经传源流、传注得失四篇,皆引诸儒之语要者。现存康熙六十年内府刻本。

猜你喜欢

  • 海珠小志

    五卷。明李韡撰。李韡,番禹(今属广东)人,生卒不详。万历(1573~1619)中官至武定府知府,是宋代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李昴英的后代。在广州城外的珠江之中有一块大石,叫海珠石,当初李昴英常在此地读书

  • 春秋讲义

    四卷。宋戴溪(详见《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撰。此书为经筵讲稿。宋理宗开禧年间,戴溪为资善堂说书,再转为太子詹事。时景献太子命类《易》、《诗》、《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各为说以进,《春

  • 紫桃轩杂缀

    三卷、又缀 三卷。明李日华(详见《梅墟先生别录》条)撰。李日华擅长书、画,此书亦以论书、画为主要内容,颇有可采之处。余皆为采拾古人说部文献,但均没其出处来源,无甚可采。收入《李竹嬾先生说部全书》以及《

  • 鱼台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马得祯纂修。马得祯,字冲霞,山西介休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鱼台县知县。鱼台县志创修于明,然中经兵乱,只存二册。康熙十一年(1672),檄各郡邑重修志乘。鱼台县以旧志疏陋,文

  • 喻林

    一百二十卷。明徐元太(生卒年不详)撰。徐元太字汝贤,宣城(今属安徽)人。嘉靖年间进士,累迁吏部主事,顺天府尹等。官至刑部尚书。徐元太阅读经、史、子、集及释、道诸书,把书中的譬语喻言,随手抄录,历经二十

  • 东园友闻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据《四库全书总目》考:载在曹溶《学海类编》中,所录内容皆宋元间事,检核其文,完全是剽窃孙道易的《东园客谈》,仅改了题名,所以是伪书。详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存目。

  • 问花楼诗集

    一卷。《闺中小草》一卷。清许权撰。许权,生卒年不详,字宜瑛,江西九江人,诸生许震皇之女,进士崔谟之妻。清代画家,诗人。自幼聪颖,七岁能作《玩月诗》,以此出名。善画白描人物,工刺绣。以不得于翁姑,自经死

  • 功顺堂丛书

    十八种,七十五卷。清潘祖荫(详见《滂喜斋丛书》)编。潘祖荫曾编辑《滂喜斋丛书》,后来又编选清代学者研究经学和小学的著作八种,史学著作二种,笔记四种,诗文著作四种,共十八种,刻成《功顺堂丛书》。丛书中清

  • 转注古音略 奇字韵

    共十卷,各五卷。《转注古音略》另附《古音后语》一卷。明杨慎撰。《转注古音略》卷首有嘉靖壬辰(1532年)春二月吴兴顾应祥序及杨慎《答李仁夫论转注书》。杨氏不赞成宋人叶韵,认为宋人叶韵是无标准的,是乱来

  • 傅山人集

    三卷。明傅汝舟撰。傅汝舟本名舟,字虚木,号丁戊山人,一曰磊老,福建侯官人。生卒年不详。晚慕仙家服食之术,舍乡井遨游山水。人称“其诗刻意学郑善夫,喜为荒诞诡谲之语。”王世贞比之言法华作风语,凡多圣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