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有福读书堂丛刻

有福读书堂丛刻

十七种,三十六卷。清吴引孙编。吴引孙字茨甫,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据其自序云:“余不敏,不敢谓祸福感应,非神道设教之征权,亦不敢谓小学格言,非圣贤成德之先路。爰不揣迂陋,于藏书中择其伦理切实可行,词旨浅显易晓者,汇辑十六种,分为前后两编,名曰《有福读书堂丛刻》。”所收大多是《圣论广训》、《文昌孝经》、《治家格言绎义》、《太上感应篇》一类的著作。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扬州吴刻本。另有四种本,只收《治家格言绎义》、《六事箴言》、《公门劝惩录》、《石成金官绅约》。

猜你喜欢

  • 易图疏义

    四卷。清刘鸣珂撰。刘鸣珂字伯容,蒲城人。此书因《易学启蒙》“本图书”、“原卦画”二篇之说而疏通其义。其稍有异同的是,解《大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圣人兼指羲、文,不是专指伏羲。至于“则之”

  • 大学节训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字竹庐,四川彭县(今四川彭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著有《商周彝器释铭》、《彭县金石志》等书。其解《大学》,则用古本,依节训释,不从朱子三纲领八条目之说。如释明德、新民、

  • 水田居激书

    见《激书》。

  • 荔雨轩文集

    六卷。清华翼纶(生卒年不详。)撰。华翼纶,居室称荔雨轩,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少有经世志,然止一从军广西,一为令江西,便终家居。此编六卷:杂著二十一篇;论五篇、说一篇、议二篇、记五篇、书后四篇、跋二篇

  • 别本农政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在《农政全书》六十卷本外,另有一本四十六卷本,四十六卷本才是陈子龙删定的。从凡例上看四十六卷本与六十卷本在结构上完全相符。实际上,除陈子龙所整理刊行的本子外,并不存在另一个“

  • 大鄣山人集

    五十三卷。明吴子玉撰。吴子玉,字瑞谷,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中贡生。此集中分体二十,皆以某部为题。其叙事,志略、说谱等目,均为自拟。是集初刻于隆庆年间,题《吴瑞谷集》,只十六卷。集前有何其贤序。

  • 孝经刊误

    一卷。宋朱熹(见《周易本义》)撰。该书成于淳熙十三年(1186),时熹57岁,主管华州云台观。该书取古文《孝经》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删旧文二百二十三字。书后有《自记》曰:“熹旧见衡山胡侍郎(

  • 郭华野年谱

    一卷。清郭廷翼编。廷翼字虞邻,号啸庄,附贡生。著有《南行日记》。为谱主之子。谱主郭琇(1638-1715)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吴江知县、佥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曾参劾大

  • 百两篇

    一卷。汉张霸撰,清王谟辑。《汉书·儒林传》说:“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能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

  • 老圃集

    二卷。宋洪刍(约1109年前后在世)撰。洪刍,字驹父,南昌(今江苏南昌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圣元年(1094),进士。靖康中,官至谏议大夫,后谪沙门岛而卒。与兄朋、弟炎、羽俱有才名,世称“四洪”。刍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