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温陵集

李温陵集

二十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思想家、文学家。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见解,主张重视功利。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夫妇论》)。对封建传统教条和假道学进行了大胆的揭露。认定《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弟子的随笔记录,并非“万世之至论”,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终被统治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迫害而死。在文学方面,李贽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从“绝假纯真”的“童心”出发,反对“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对封建的传统思想有所突破;并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在当时颇有影响。其著作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等。是集一卷至十三卷为答书、杂述,即《焚书》。十四卷至十七卷为读史,即《摘录藏书史论》。十八、十九二卷为道原录,即《说书》。第二十卷则以所作之诗为终。前有自序称:盖因刻《说书》而并摘《焚书》、《藏书》合为此集也。《四库全书总目》称:“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虽以妖言逮治,惧而自刭。而焦竑等盛相推重,颇荧众听,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故其人可诛,其书可毁。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名教之罪人,诬民之邪说。庶无识之士不至怵于虚名,而受其簧鼓,是亦彰瘅之义也。”于今天看来,此评其谬大甚。此集有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猜你喜欢

  • 丛桂轩集

    二卷。明吴大经(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吴大经,字元常,江苏常熟人。事迹待考。是书为大经自编。前有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自序,称谢去帖括之学。盖山林之士。其诗酷摹釰南,圆熟有余,深微不

  • 阙里书

    八卷。明沈朝阳(生卒不详)撰。陈之伸(生卒不详)补。沈朝阳,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天启年间(1621-1627)贡生,官至池州府学教授;陈之伸,海盐(今浙江省海盐)人,生平仕履不详。《阙里书》杂

  • 春及堂诗集

    四十三卷。清倪国琏(约1745年前后在世)撰。倪国琏字穗畴,一字子珍,浙江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八年(1730)进士,入翰林,官至给事中。国琏能弹琴、工画山水,工诗。是集凡《竹立园集》一卷、《南隐

  • 公子牟子

    一卷。原题周魏公子牟(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魏公子牟,又称中山公子牟,战国时魏国人。据《列子·仲尼》记载:“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而悦。”晋代张湛为此作注说:“公子牟,

  • 交泰韵

    一卷。明吕坤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又号心吾,宁陵(今河南宁陵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襄垣知县,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再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

  • 黄帝素问

    见《黄帝内经素问》。

  • 海康县志

    三卷,清郑俊修,宋绍启纂。郑俊,山西高平县人,进士,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知县。宋绍启,广东海康人,曾任保昌训导。海康县旧无志,郑俊于康熙二十五年冬,二十六年(1687)春,数奉抚宪暨府公檄文移取

  • 孟子时事略

    一卷。清任兆麟撰。兆麟字文田,江苏震泽人。是书言孟于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四月二日,卒于赧王四十六年(前269),乃本于《孟氏谱》,与明郝敬《孟子遗事》:“孟子生于安王初年,卒于赧王元年(前314

  • 墨史

    三卷。元陆友撰。陆友,字友仁,一字宅之,自号研北生,平江(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文学家。其父以卖布为业,友独刻苦学习,工书法,精鉴赏,尤长于五言诗。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侍书学士虞集佩服其

  • 还山遗稿

    二卷。《附录》一卷。元扬鲁(1186-1255)撰。鲁字焕然,号紫阳先生。乾州奉天(今陕西乾县)人。金末应试不中。入元为耶律楚材荐,任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集中称所著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