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杨辉算法

杨辉算法

宋杨辉(详见《详解九章算术》)撰。《杨辉算法》为杨辉后期三部算书的总称,其包括《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二卷(1275),《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对这三部书的编著杨辉说:“学者粗知加减归倍之法,而不知变通之问,遂易代乘代除之术,增续新条,目之曰《乘除通变本末》。及见中山刘先生益撰《议古根源》,演段锁积,有超古入神之妙,其可不为发扬,以俾后学,遂集为《田亩简法》。通前共刊四集,自谓斯愿满矣。一日忽有刘碧涧、丘虚谷携诸家算法奇题及旧刊遗忘之文,求成为集,愿助工板刊行。遂添摭诸家奇题与夫缮本及可以续古法草总为一集,目之曰《续古摘奇算法》”。《乘除通变本末》三卷各有名称:上卷《算法通变本末》专讲乘除;中卷《乘除通变算宝》论加减、求一、九归诸术;下卷《法算取用本末》乃中卷的注释。在《算法通变本末》卷首列“习算纲目”,为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的数学教学计划。在此杨辉主张数学教育要“须责实有”,密切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应循序渐进,他具体规定了学习内容与日程,认为先学会运算,再钻研算理,他说:“依法求日下两三问,且未要穷理,但要知如何发问,作如何用法,答题如何用乘除。”在学习方法上要精思熟虑,融会贯通,抓住重点。他说:“治分乃用算之喉襟也,如不学则不足以知算。”“须讨论用法之源,庶久而无忘矣。”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计算能力的培养:“夫学算者题从法取,法将题验,凡欲明一法,必设一题。”“习算纲目”至今对数学教育仍有一定的意义。《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还提到几个级数求和问题,有三角垛两问,四隅垛一问,其公式与《详解九章算法》卷六之公式相同。在《乘除通变算宝》中杨辉系统叙述了唐宋相传的“加法”、“减法”与求一代乘除说。他给出了加法代乘的“加法五术”、“加一位”,乘数十位是1的用之;而乘数百位、十位都是1的用“加二位”;乘数可分为两个十位为1的因数可用“重加”;若乘数百位为1、十位为0者用“隔位加”;乘数十位为2或百位为2的用“连身加”。还有“减法四术”,即减法代除:减一位,减二位,重减,隔位减。若乘除首位不是1时,可加倍或折半,使首位变成1后再行计算,这就是“求一乘”,“求一除”,其歌诀为:“五六七八九,倍之数不走,二三须当半,遇四两折扭。倍折本从法,实即反其有,用加以代乘,斯数足可守。”对于不同位数的乘数、被乘数,杨辉总结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六种:单因、重因、身前因、相乘、重乘、损乘,这些捷法的要点在于化多位数相乘为一位数连乘,化乘法为加减法,籍以提高计算效率。对于除法简便运算,杨辉叙述了“九归捷法”,在当时流行的四句“古括”的基础上,他添注三十二句新口诀,将九归歌诀精简为三类。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珠算中的归除法。《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上卷为《详解九章算法》方田章的继续,但所据各田的比类并无重复,不为《九章》框框所限,举例更加切合实际;下卷主要是对《五曹算经》的批评,认为该书中有些题目法草公式不合,题问概念不清,“方五斜七”施诸田亩有失精确等,首开对前辈算家的批判之风,后明代王文素、程大位等算家亦行效仿。在《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中杨辉还引用刘益《议古根源》中的不少问题,计有直田十问,方田圆田一问,重修议古截田八问,钱田三问;同时还引用他所掌握的台州、黄岩围量田之实例,保存了宋代的数学史料。《续古摘奇算法》卷上论纵横图,古法有“九宫”,唐后称“洛书”,杨辉始创“纵横图”,即幻方。卷上作纵横图十三幅,其中有:洛书数,花十六图,花十六阴图,五五图,五五阴图,六六图,六六阴图,衍数图,衍数阴图,易数图,易数阴图,九九图,百子图。此外还录有聚五图,聚六图,联八图,攒九图,八阵图,连环图,为纵横图衍化发展而得。杨辉还略述了某些纵横图的构造方法,如洛书造法,四四阴图的易换术等,发现并概括了纵横图的构成规律,是幻方史研究的珍贵资料。该书卷下说《海岛》,有一定价值。《续古摘奇算法》乃杨辉编辑成书,非精心自著,故内容芜杂。体例不一,卷上将六十甲子纳音的计算作为数学而收入,显得不伦不类,《杨辉算法》对后世颇有影响,并流传到日本、朝鲜。其价值在于总结发展了唐宋间的各类捷算法,提供了数学教育的史料,保存了一批宋朝数学史料。《杨辉算法》版本有明洪武十一年(1378)古杭勤德书堂刊本,现存北京图书馆的是朝鲜李朝世宗十五年(1433)的复刻洪武本;1842年《宜稼堂丛书》本;1936-1939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通志堂经解

    一千八百六十卷。又称《通志堂九经解》、《通志堂汇刻经解》。清纳兰性德(1654——1685)刻。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故世多称为成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初诗人、经学家。十六岁中进士,授乾清

  • 阳曲县志

    ①十四卷。清戴梦熊修,李方蓁纂。戴梦熊,字汝兆,浙江浦江县人。出身监生,康熙十五年(1676)任阳曲县知县。李方蓁,曲沃人,举人,任阳曲教谕,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严于自修,勤于课士。奉督学檄纂修通志。

  • 纲常懿范

    十卷。明周是修(1353-1402)撰。周是修初名德,字是修,后以字行。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建文年间为衡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陈说国家大计。燕王朱棣兵攻

  • 屯留县志

    ①四卷。清甄尔节修,孙肯获、罗焕章纂。甄尔节字竹亭,号雁川,陕西施县人。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雍正六年(1728)任屯留县知县。在任期,清廉勤慎,听讼公明,一时颇得屯民之景仰。考屯留旧志,创修于

  • 百子图

    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共二十五出,分上下二卷。晋尚书左仆射邓攸清正廉明,行孝施义,却无子嗣。作者撰《百子图》,尽翻其事,以劝人行义。其情节大略是:邓攸从石勒营中逃出,挑着儿子和侄子避难。想到难于两

  • 若庵集

    五卷。清程庭(约1722年前后在世)撰。程庭,字且硕,号若庵,生卒年均不详。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本集有文一卷、诗一卷、词一卷、《停骖随笔》一卷,收康熙五十二(1713)年程庭至京师祭祀祈福时的日记

  • 分类诚斋文脍后集

    十二卷。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生平详见《诚斋易传》辞目。是集为杨万里文集。分为三十二类。将《诚斋易传》、《千虑策》中之语摘录为标题,各加批点,刊行于世。据集中注可见此集并非完书。虽刊

  • 西铎

    九卷。英国李提摩太(1845-1919)撰。李提摩太,字菩岳,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华传教。在华期间他目睹中国清政府无能,国势颠危,故提出要加强防卫之论。为实现他的主张,李提摩太奔走游说于清府上层之

  • 抱碧斋诗

    ① 四卷。《词》一卷。清储国钧(约康熙、乾隆年间在世)撰。储国钧字长源,江苏宜兴人。他博览强记,能文章。尤喜为诗,科场屡试不第,乃浪游山水。晚年复精词律。有《一壑风烟集》、《抱碧斋集》等。是书内容卷一

  • 天隐子遗稿

    十七卷。明严果(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严果,字毅之,江苏震泽(今吴县)人。嘉靖时布衣。是集诗七卷,文十卷。是稿首有王思任序云:弇州盱衡海内,才子俱上贽贡。所不能致者,会稽(今浙江绍兴)徐文长、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