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

一卷。元朱震亨(1281-1358)撰。朱震亨字彦修,金华(今属浙江)人。世居丹溪,故后人尊称为丹溪翁。朱氏因母病学医,初拜许文懿为师,继从师于罗知悌。得刘守真之传,自幼好学,三十岁时攻读《素问》。为当时著名医家,学术影响颇大。其师罗知悌为刘守真再传弟子,旁通张从正、李杲之学,因而,朱氏治医能发挥经旨,参会哲理,融会诸家。并能结合临床实践而创立新说,不仅以医学著名,而其医德亦被时人尊崇。朱氏著作有《局方发挥》等,并传有《金匮钩元》、《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发挥》。其流传的《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等书,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朱氏精研医学,取儒家“格物致知”之涵义作为本书的书名。作者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当时人们处于承平时期,多酗酒纵欲,不知节制,乃致于精竭火炽而致病,如遇到医生滥用《和剂局方》一些辛燥刚烈的方药治疗,服之多损,造成流弊,甚至误治致死。于是朱氏撰成此书,谆谆数言,以救时弊。此书成于至元七年(1347)。共收医论四十一篇。包括基础理论、病证辨析、治法和一些方剂的评述等多方面内容。医论有《阳有余阴不足论》、《治病必求其本论》等。列有“饮食箴”、“色欲箴”。谆谆劝人对此不可贪纵沉缅。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理,着重阐发内伤阴虚火热的病机,指出相炎妄动、阴精亏损是导致诸种疾病的关键,强调抑制相火、保护阴精是养生防病及临证辨治的重要环节,拟定滋阴降火、和血疏血、导痰引滞等治疗大法,反对滥用《和剂局方》辛燥之剂。书中所发议论浅近易懂,观点明确,不少论述能列出治疗案例予以验证,足可师法,故此书能较充分地反映他的学术思想,后世称其为“养阴派”,尊列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此论对后世影响颇深,明清以后滋阴学说之倡行及温病学的发展,均与其有关。朱氏所创方剂如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迄今仍为临床常用效方。朱氏“凡动皆属火”,“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等观点,在明代曾有不同评论。如明张介宾曾针对其说而倡“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二者议论角度、所处时代不同,实为殊途同归。书中记述丹溪得自“西域异人”的“倒仓法”,后世亦议论颇多,认为此法易致吐泻,弊端甚著。纵观此书,侧重理论阐析,有鉴于此,是研究丹溪学说的重要著作。历代刊本颇多。有元刊本、明正德间刊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日本宽文五年(1665)村上勘兵卫新刊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至1956年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杼山集

    十卷。唐皎然(约760前后在世)撰。皎然,字清昼,人称昼公、昼上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本姓谢,南朝诗人谢灵运十世孙。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颜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亦与

  • 陈后冈诗集

    一卷。《文集》一卷。明陈束(约1501-1543年间在世)撰。陈束,字约之,号后冈,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郊)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河南提学副使。陈束,少聪慧。会稽侍部董玘重其才,

  • 圣学逢源录

    十八卷。清金维嘉(生卒年不详)撰。维嘉号潜川,休宁(今属安徽省)人。《圣学逢源录》系其讲学之语。“逢源”即探寻起源,全书分十八类,每卷为一类,卷首拟立六字标题,并分别标注深造篇第几字。是书全为维嘉讲学

  • 海门先生集

    十二卷。明周汝登(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周汝登,字继之,又字海门,浙江山乘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五年(1577)进士,累官南京尚宝卿。著有《东越证学录》、《圣学宗传》。是集为周汝登诗文集。凡十二卷

  • 永顺府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张天如纂修。张天如,字念斋,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永顺府知府。永顺设府始于雍正五年(1727),其下辖永顺、保靖、龙山、桑植四县。张天如任永顺知府后,分檄属邑辑县志上之,躬自综

  • 周易虞氏略例

    一卷。清李锐撰。锐字尚之,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清张惠言撰述《易例》,博综群书,而于虞氏之义例独略。李氏专述虞氏义例,凡一卷。其为例十八,计日月为易第一、日月在天成八卦第二、乾第三、消息第四、临观否泰

  • 杨和甫家传

    一卷。清李岳瑞撰。岳瑞字孟符,陕西咸阳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户部主事。传主杨调元字孝奠,号和甫,贵州贵筑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历任陕西紫阳、长安、华州、渭南等地知县。辛亥革命时,有

  • 东晋南北朝舆地表

    二十七卷。清徐文范撰。徐文范,江苏嘉定人。是书以年为经,以国为纬,考订东晋至隋时的舆地有关情况。其经年叙述十一卷,卷一至卷四,起晋元帝太兴四年(321)至晋恭帝元熙二年(420)、魏明元帝泰常五年(4

  • 群书纂粹

    八卷。旧本题明徐时行(生卒年不详)编。徐时行著有《书经讲义会编》。本书采摘诸家议论之文,分类纂辑,以备策论之用。不足以称著述。

  • 四家诗选

    四卷。明傅振商编。生平见《古论无箸》条。是集选顾起元、焦竑、郭正域、叶向高四人之诗,每人一卷。系作者于崇祯元年(1628)为南京兵部侍郎时所刻,为有内府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