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

四十卷。宋曾公亮(999-1078)、丁度(990-1053)等奉敕撰。《宋史》本传云: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举进士甲科,为政有能声。为人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累官至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尝荐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仁宗临哭,及葬,御书其碑首曰“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备极哀荣。丁度,《宋史》有传,字公雅,其先恩州清河人,后唐时徙居祥符(今河南开封)。度性淳质,不为威仪,居一室十余年,左右无姬侍,然喜论事,帝每以学士呼之而不名。著有《庆历兵录》五卷,《赡边录》一卷,《迩英圣览》十卷、《龟鉴精义》三卷、《编年录》八卷。《武经总要》则为奉诏领诸儒编纂而成,其功最大,公亮惟领其衔而已。晁公武《读书后志》云康定(1040年)中,朝廷恐群帅昧古今之学,乃命公亮等采古兵法及本朝计谋方略,编纂是书,五年而成,仁宗御制序文。其书分前后二集,集二十卷。前集制度十五卷、边防五卷。而卷十六、十八各分上下卷。后集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今考其书,多数卷内分目,目下又列若干子目,至为完备。前集制度十五卷,所论为选将料兵、讲武教例、叙战军争、车骑战法、奇兵制胜、侦察敌形、军行次第、下营择地、古今阵法阵图、本朝常阵阵法阵图、九地六形、攻城诸法、水战火攻、军用器械、赏罚条例、符契传信等等,举凡军队建设与作战的基本理论、制度常识,无不备载,边防五卷述河北诸路(定州、高阳关、真定府)、北番地、河东路、麟府路、陕西路、西蕃地界、成都都、潼川府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古今沿革、地理方位、山川河流、道路关隘、兵员驻防等,并对河北、陕西、两广土著的发展始末、风土人情等也有论述。后集前十五卷为故事。故事者,前代之旧事也。曾公亮曰:“今采春秋以来列国行师制敌之谋,出奇制胜之策,并著于篇。随其效应,依仿兵法,以分其类目谓之故事”(《武经总要后集原序》)。即选取历代及本朝的战例,作为借鉴。共一百八十五门。如卷一《故事一》的“上兵伐谋”门,选前汉韩信击败楚将龙且、平定齐地等四战例来说明“上兵伐谋”的重要性,言而有征,不托诸空言。后五卷言占候,述阴阳五行、五星星变云气太乙、军行灾异、六壬遁甲等,多荒诞不经之言,无多可观者。《四库提要》谓仁宗为守成主,武事非其所长。公亮、丁度等又为儒生,未娴将略。所言阵法战具,多不实用。至于诸蕃形势,皆出传闻;所言道里山川,亦多刺谬,此诚中肯语。然其书“《前集》备一朝之制度,《后集》具历代之得失”,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其功也不可没,令后人得以考见前代之制度。此书对后世影响至巨,《边防》五卷为后世《读史方舆纪要》等军事地理著作之滥觞。《故事》十五卷,兵法与史例相参证,又为后世之《百战奇略》、《武备志》所借鉴。此书于北宋庆历(1041-1048)间首刊,南宋绍定四年(1231)重刻。宋刻本今已不见。存世有四十卷本(明嘉靖刻本、多种明抄本及清《四库全书》本)、四十三卷本(明正统、弘治刻本)两个系统。上海图书馆藏有明正统四年(1439)李进刻本,清孙星衍、叶德辉跋。北京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藏明弘治十七年(1504)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前集二十卷。此外,国内多家图书馆藏明清抄本、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明正德年间刊本《武经总要前集》(中国古代科技图录丛编初集④)。

猜你喜欢

  • 四库书目略

    二十卷,附录一卷。清费莫文良编。费莫文良,生平不详。该目著录“四库”所收之书和存目之书的书名、卷数、撰者,末有杭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胡氏《附存书目》,《四库全书总目》中所未载之书在《附录》中揭示。

  • 祖台之志怪

    二卷。东晋祖台之撰。生卒年不详。祖台之字元辰,范阳(今属河北涿县)人。东晋孝武帝太元时,为尚书左丞,官至侍中、光禄大夫。南齐科学家祖冲之的曾祖父。此书的内容较广泛,所述怪异故事,常常附会一些历史人物,

  • 芙蓉镜孟浪言

    四卷。明江东伟(约1621年前后在世)撰。江东伟,字青来,自号壶公,开化(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丙午举人。著有《芙蓉镜孟浪言》四卷。这部书分元部、幻部、灵部、幽部共四集。摘录的都是诸神仙鬼怪的

  • 读左比事

    十二卷。清刘溱(1829-?)撰。溱字芙裳,黄冈(今湖北黄冈)人,生平事迹不详。据篇首自序,称此书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付梓刊行,时年七十四岁,知刘溱生于清道光九年己丑(1829)。《读左比事

  • 礼记集解

    六十一卷。孙希旦(1737-1784)撰。孙希旦,字绍周,号敬轩,浙江瑞安人,清代经学家。举乾隆二十七年(1762)乡试,挑三十四年(1769)会试中正榜。孙衣言《敬轩先生行状》:“会试榜出,主司择其

  • 浪吟集

    二卷。明曹履泰(约1625年前后在世)撰。履泰,字大来,号方城,浙江海宁人。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曾著有《蜻海纪略》、《谏垣谏草》、《书牍》、《浪吟集》等,其中的《谏垣谏草》今不传。该集为履泰

  • 一峰集

    十四卷。明罗伦(1431-1478)撰。罗伦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樵牧携书,讽诵不辍。成化二年(1466)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擢进士第一,授修撰,因疏劾大学士李贤,谪福

  • 礼记正义

    六十三卷。汉郑玄(127-200)注,唐孔颖达(574-648)疏。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汉代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曾入太学学习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

  • 师主篇

    四卷。撰者生卒年均不详。《师主篇》其撰者传说不一,汉译本不只一种,最早译本阳玛诺译,多为《经世金书》。此书共四卷,书前有耶稣会后学李友兰序,称此书名为《经世金书》,或遵主圣范。译文不太通俗,使学者不能

  • 澹宁斋集

    十卷。清杨际昌撰。杨际昌约雍正乾隆年间人,字葭渔,祖籍山东蓬莱。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是书系诗文集,无目录,卷次仅以标题示出。其内容,七言古“在渊草”辑诗《题明妃出塞图》、《悼女行》、《破屋行》等五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