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河曲县志

河曲县志

①四卷。明苗朝阳纂修。苗朝阳字慎斋,邑人,出身进士,明万历间,曾任河南新蔡县知县、繁杞县知县,后升应天府府丞、太仆寺少卿、侍经延礼科都给事中,笃学力行,廉能爽迈,享年八十六。按《河曲县志》,创修于嘉靖七年,草率成书。此志上距嘉靖志已七十余年,中间事变之更、纪载之缺,未可缕指,其中城垣包砌、官兵添设、名宦乡贤之祀、官师贡举之详。此补辑不无所待,而亦不可缓。朝阳在其序中曰:“余不佞始妄寡昧,为之采辑,搜往籍,稽典故,询时事,可因者因,如星野、山川、庙舍之类,而不病于袭,可入者入,如城壕、兵马、钱谷、选举、节烈之类,而不嫌于增,可删者删,如关老营入角等,皆河曲故地,旧志皆载,今三关志,详悉录之,徒赘也。故不嫌于前,至编次或紊者正之,传闻可疑者阙之,间有一二断说,亦就其一时利弊而谕者。”《河曲县志》万历二十六年(1598)刻本。②八卷。清金福增修,张兆魁、金钟彦纂。金福增字葆卿,河北清苑县人,出身监生,祖籍浙江,同治五年(1865)任河曲县知县。八年(1868)因河防出力,保奏以同知升用。金福增掌河曲后,见旧志距同治又已四十余年未有续修。乃延张兆魁、金钟彦为其主纂,开局修志。同治十一年(1872)遂成志。《河曲县志》同治十一年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宸章:文、序、赞、圣谕、碑、上谕,御制诗,御书匾类,钦颁书籍;卷二典礼类;卷三星野类,疆域类,学校类,坛壝类,公署类,庙宇类,坊表类,邱墓类,赋役类;卷四职官类,人物类;卷五选举类,风俗类,物产类,兵警类,祥异类;卷六至卷八艺文类。各类之下附有诸小目。此志大部分承袭黄宅中所著《河曲县志采遗》,然较黄本增加甚多。如黄本以本县兼管之河西蒙古地界,列入卷四,在艺文志末。此编将其移入疆域类中,俾各从其类,而合志体。又如风俗类,不载时令,此编则一一补入。

猜你喜欢

  • 古文奇赏

    一百二十二卷。明陈仁锡(1579-1634)编。陈仁锡字明卿,号芝台。长洲(江苏苏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七年,因忤魏忠贤而被削职为民。崇祯初复召,官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系辞十篇书》等多部

  • 南宫奏稿

    五卷。明夏言撰。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正德进士。嘉靖初年曾为谏官,禁勋戚请乞,奸人投献。嘉靖十五年(1536),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不久成为内阁首辅,后遭严嵩

  • 霞外麈谈

    十卷。明周应治(生卒年不详)编。周应治,字君衡,鄞县(今浙江省鄞县)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书中杨德周序称其为“观察”,但不知为何省何道。此书专辑隐逸高尚之事,共十卷,分霞想、鸿冥、恬尚、旷

  • 字母切韵要法

    一卷。撰人不详。刊于《康熙字典》卷首。赵荫棠《等韵源流》考证是书“乃由《大藏字母切韵要法》而来”。《大藏字母切韵要法》署为中天竺沙门阿摩利谛译,《等韵源流》推断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四十一年

  • 春秋深

    十九卷。清许伯政(详见《易深》)撰。作者认为,孔子依据鲁史撰成《春秋》,并用鲁史中未入《春秋》的史事作传,《左传》中叙述而不下结论、语言简洁意旨精深的部分即出自孔子之手。其余起注释作用的文字以及“词气

  • 春秋感精符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感精符》,大体上说天人感应及灾异符瑞之事。明人孙珏说:“此言一切灾祥,皆精神所感召,而天物来符,故多述人事。”(《古微书》)案

  • 谢耳伯诗集

    八卷。《文集》十六卷。明谢兆申(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谢兆申,字伯元(一作保元),号耳伯,又号太弋山樵,福建邵武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贡生。前有其乡人曹能始序。黄居中序称,“其平生喜交异人,购异书

  • 白孔六帖

    一百卷。亦称《唐宋白孔六帖》,《白氏六帖》,《白氏六帖事类集》,或《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唐白居易(772-846)、宋孔传(生卒年不详)编撰。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人

  • 诗经精华汇钞

    二十八卷。清陆锡璞辑。锡璞龙川(今广东省龙川县)人。此书奉《诗经传说汇纂》与《诗义折中》为准绳。其自序云:学者案头所存,多系坊间浅俗解本,《集传》外,类无甚精义。其矜言博涉者,又徒趋汉学,曼衍支离,於

  • 寒支集

    十四卷。明李世熊(1602-1686)撰。世熊,字元仲,号愧庵,又号寒支道人,福建宁化人,明末遗民。天启元年(1621年)进士,隆武时授翰林博士不就。入清后,屡征不出。曾著有《钱神志》、《史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