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书考

法书考

八卷。元盛熙明(生卒年不详)撰。据《书史会要》知其祖为鲜卑人,后居豫章(今江西南昌)。盛熙明清修谨饬,笃学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是书成于至正四年(1344)。是书卷前有欧阳玄、揭徯斯及虞集三序。据揭徯斯之序知,虞集之《法书考原序》在其前,揭氏序称“虞奎章既为之序,余特著其进书始末”。而欧阳玄之《法书考序》及揭徯斯之《法书考序》俱言及是书成时,近臣争相推荐,曾被朝廷推重。《法书考》分书谱、字源、笔法、图诀、形势、风神、工用等七类,末卷为附录印章、押署跋尾。卷一为《书谱》,辨古集评,集录仓颉以后自秦迄唐凡二百四十余人,成上、中、下三品,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后又列碑帖等六十余条。卷二为《字源》,其中语出独到,认识到“西方以音为母,华夏以文为基,诸国之风土语音既殊,而文字遂亦各异”。卷二中所列梵音十六声、三十四母(分为牙、齿、舌、喉、唇五音),及蒙古书四十一母,足资考证。卷三为《笔法》,分述如“操执”与“挥运”两方面。卷四为《图诀》,分述如八法、偏旁、勒法、向背法、垂缩法、点法、散水法、烈火法等凡三十种。卷五为《形势》,讲求书之布局,如布置、肥瘦等。卷六为《风神》,从情性、迟速、方圆等方面品评其高下。卷七为《工用》,指出学书须明确“宗学”,然后附以“临摹”之功,“丹墨”之要。卷八附录《印章》、《押署跋尾》;其中《印章》项附录较多,详细分为白字印、朱文印、三字印、四字印、轩斋印、名印、表字印等。《法书考》凡八卷,除卷一外,具采录成说,不支不蔓。其书对于运笔之妙,评书之精,甘苦疾徐之度,非一日之功可悟可成。是书虽采诸家之说,但择采甚精,颇足考证。有楝亭曹氏刊本、古书流通处影印楝亭十二种本,《十万卷楼丛书》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大清一统志

    有清一代。三次纂修。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当年三月,清圣祖鉴于平定三藩叛乱和收复台湾以后,中国逐渐出现了一个统一、安定和繁荣的社会局面,于是下令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以大学士勒德洪、明珠及徐

  • 广平县志

    五卷。明陈棐纂修,王一龙增修。陈棐,湖北江夏(今武汉武昌)人,历官广平县知县、南京户部主事。王一龙,河南辉县人,曾任广平县知县。陈棐任广平知县时,创修县志,三月成书。万历三十六年王一龙任知县后,又补续

  • 痛史

    共三集二十五种。第一集二十种,第二集一种,第三集四种。乐天居士辑。乐天居士,真实姓名及事迹不详。此编汇辑明清之际的野史汇编。第一集辑有《福王登极实录》、《哭庙纪略》、《丁酉北闱大狱纪略》、《庄氏史案》

  • 订伪杂录

    十卷。清胡鸣玉(生卒年不详)撰。胡鸣玉字廷佩,号吟鸥,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岁贡生,乾隆荐举博学鸿词。《订伪杂录》一书皆为考订音韵文字之文,大都采集诸家之说,参以己意。如“神女赋”一条,考订玉字王

  • 钝吟杂录

    十卷。清冯班(1614-1681)撰。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常熟(今江苏省)人。诸生,著述有创新精神,论事多达物情,论文能深研古法,工书,尤精小楷。以班行第二,时称为二痴。著有《定远集》、《钝吟诗文稿》

  • 绿窗吟草

    一卷。杨琼华撰。杨琼华,生卒年不详,字瑞芝,汉军人,廉访杨重英之女,举人姚明新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刊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书前有凡例、行状,有袁枚所作序言,有蒋士铨、李元叔、吴逢圣、汪中等及小姑

  • 金华征献略

    二十卷。清王崇炳撰。王崇炳字虎文,东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曾辑录郡人著述作《金华文略》。又著有《横山记》、《禹山记》等。《金华征献录》记述金华先贤,包括原籍金华而游寓他乡,或外地来金华

  • 吟香阁诗集

    一卷。清田莲瑞撰。田莲瑞,生卒不详,字丽江,直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山西解州刺史涿州姚练江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年间刊本,书前有赵之燮所作序言,共收诗一百一十三首,词五首,书末有张芙萼、李鸿宝评

  • 楚辞疏

    ①十九卷。附《读楚辞语》一卷。《楚辞杂论》一卷。明陆时雍(生卒年不详)撰。陆时雍,字昭仲,浙江桐乡人。崇祯六年(1633)贡生。著有《楚辞疏》、《诗镜》等。此集共19卷。卷首有唐世济、周拱辰、张炜如序

  • 今本仓颉篇

    三卷。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官山东按察使,布政使。专力经史、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工篆隶,精校勘,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