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书考

法书考

八卷。元盛熙明(生卒年不详)撰。据《书史会要》知其祖为鲜卑人,后居豫章(今江西南昌)。盛熙明清修谨饬,笃学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是书成于至正四年(1344)。是书卷前有欧阳玄、揭徯斯及虞集三序。据揭徯斯之序知,虞集之《法书考原序》在其前,揭氏序称“虞奎章既为之序,余特著其进书始末”。而欧阳玄之《法书考序》及揭徯斯之《法书考序》俱言及是书成时,近臣争相推荐,曾被朝廷推重。《法书考》分书谱、字源、笔法、图诀、形势、风神、工用等七类,末卷为附录印章、押署跋尾。卷一为《书谱》,辨古集评,集录仓颉以后自秦迄唐凡二百四十余人,成上、中、下三品,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后又列碑帖等六十余条。卷二为《字源》,其中语出独到,认识到“西方以音为母,华夏以文为基,诸国之风土语音既殊,而文字遂亦各异”。卷二中所列梵音十六声、三十四母(分为牙、齿、舌、喉、唇五音),及蒙古书四十一母,足资考证。卷三为《笔法》,分述如“操执”与“挥运”两方面。卷四为《图诀》,分述如八法、偏旁、勒法、向背法、垂缩法、点法、散水法、烈火法等凡三十种。卷五为《形势》,讲求书之布局,如布置、肥瘦等。卷六为《风神》,从情性、迟速、方圆等方面品评其高下。卷七为《工用》,指出学书须明确“宗学”,然后附以“临摹”之功,“丹墨”之要。卷八附录《印章》、《押署跋尾》;其中《印章》项附录较多,详细分为白字印、朱文印、三字印、四字印、轩斋印、名印、表字印等。《法书考》凡八卷,除卷一外,具采录成说,不支不蔓。其书对于运笔之妙,评书之精,甘苦疾徐之度,非一日之功可悟可成。是书虽采诸家之说,但择采甚精,颇足考证。有楝亭曹氏刊本、古书流通处影印楝亭十二种本,《十万卷楼丛书》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奈何天

    二卷。清李渔撰。其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剧写荆州男子阙素封,早失父母,家富而貌丑,为人忠厚老实,平生多行善事,或输粮于官,或焚券免债。前后曾娶三房妻子,皆因嫌其貌丑而不与其同居,避于书房之中,礼拜菩

  • 纂图方论脉诀集成

    四卷。不著撰人。此书系元刊本。书中杂采通真子、张洁古、云歧子、池大明、成无己、杜光庭诸家之说,为之作注。因脉附方,不加变通。书题为“纂图”,但并无图说。书无序跋,难考作者。可作为研究元代医籍刊本参考资

  • 精华录训纂

    十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权录》)撰。此集周惠栋作注。共十卷,所录皆诗。王士祯晚年仿黄庭坚《精华录》之例,自定其诗为此本。周惠栋的祖父周惕是士祯门人,所以惠栋仿任渊史季温之例,为王士祯集作注。集中引证浩

  • 洛书摘六辟

    不分卷。清黄奭辑。共十五则。其中取自《开元占经》者十一则、《初学记》者四则。由于所辑文亦残缺不全,故于是书主旨无法得知,有《汉学堂丛书》本。

  • 春秋辑说汇解

    二卷。清曹逢庚撰。逢庚字上章,号肃堂,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乾隆壬辰(1772)科举人,癸丑(1793)钦赐翰林院检讨。精于经学,著有《淡和堂经说》等。所著《春秋辑解》十二卷原藏于家,同治九年(1

  • 骖鸾录

    一卷。宋范成大(1126一1193)撰。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曾数次出任地方官,有政绩。有文名,尤工于诗,为南宋著名诗人。著述除本书外,尚有《石湖集

  • 洛闽源流录

    十九卷。清张夏(详见《杨文靖年谱》)撰。取有明一代儒家学者,分别门户,各立为传。其中第一至十三卷为洛闽学派,列入正宗16人,羽翼39人,儒林192人;第十四卷为新会学派,十五卷为余姚学派,共列入羽翼8

  • 啸雪庵诗集

    四卷。清吴绡(公元1695年前后在世)撰。吴绡,字素公,又字片霞,号冰仙。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吴水苍之女,常熟许瑶之妻。许瑶,字文玉,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关内参议道。明末清初画家、诗人

  • 外科全生集

    见《外科证治全生集》。

  • 六书例解

    一卷。附《六书杂说》一卷,《八分书辨》一卷。清杨锡观撰。参见《六书辨通》。从冠于卷首的黄之隽《篆学三书序》得知,黄氏所撰的《篆学三书》为《秦篆韵编》、《正字启蒙短笺》和《六书例解》。此《六书例解》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