澂景堂史测
十四卷,清施鸿撰。施鸿字则威,邵武(今福建邵武县西)人。康熙年间由岁贡生官至奉天府经历。《澂景堂史测》选取《通鉴》中从晋代到隋代的事迹,分别一一予以评论,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则。在书前自序中作者解释了为什么专取晋以下六代之事的原因,道:“岁在甲辰,署篆罗源,未携书籍,借得温公《通鉴》自晋至宋数十册,日夜读之,因而有所论议。”可见也是读书当中的偶然札记。此书为江苏巡抚采进本,另有《邵武徐氏丛书》本。
十四卷,清施鸿撰。施鸿字则威,邵武(今福建邵武县西)人。康熙年间由岁贡生官至奉天府经历。《澂景堂史测》选取《通鉴》中从晋代到隋代的事迹,分别一一予以评论,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则。在书前自序中作者解释了为什么专取晋以下六代之事的原因,道:“岁在甲辰,署篆罗源,未携书籍,借得温公《通鉴》自晋至宋数十册,日夜读之,因而有所论议。”可见也是读书当中的偶然札记。此书为江苏巡抚采进本,另有《邵武徐氏丛书》本。
二卷。清洪承畴撰。承畴字亨九,南安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蓟辽总督,入清后官大学士,经略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谥文襄。承畴虽负明恩,却有大功于清,开国宏规,多其手定,保全汉人生计
二卷。清末陈伯陶撰。伯陶字象华,号子励,自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谥文良。明代袁昌祚有《东莞宋人遗民录》,已佚,仅存序。伯陶考证诸志乘及他书,共得二十余人
三卷。清钟禄(1473-1542)编。钟禄号久轩,正白旗满洲人。是书系钟禄自抄之本,凡辑《千字文》三种三卷。第一卷,周兴嗣《次韵王羲之书钟繇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本;第二卷,彭元瑞《恭跋御制
一卷。清程际盛撰。际盛原名炎,字焕若,号东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监察御史。初学诗于沈德潜。奉职三十余年,退而闭门专治经学,亦通音韵训诂。著有《骈字分笺》、《续方
四卷。《附录》一卷。明祝渊(1614-1645)撰。祝渊,字开美,浙江海宁(今嘉兴)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初,崇祯十五年(1642),刘宗周以劾周延儒下狱。祝渊与刘宗周素不相识,上书救之。逮治
七卷。明薛论道(生卒年不详)撰。薛论道字谈道,一字谭德,号连溪居士,定兴(今河北易县)人。约生活于明嘉靖与万历年间。八岁能属文。亲没,家贫,诸弟弱,遂辍学而读兵书,自负智谋,许建辟其为参谋,从军三十年
八卷。补钞一卷。清魏麐徵(约1682年前后在世)撰。魏麐徵,字苍石,江苏溧阳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邵武府知府。此集第一卷与第八卷与其他六卷排目不同,其总题为《杂诗》。其他六卷分
四十七卷。明臧懋循(?-1621)编。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国子监博士。著有《负苞堂集》。此集共十四门。即古乐府、乐府系、三言四言古诗、风体骚体古诗、五言律诗
三种,十六卷。清任兆麟(生卒年不详)撰。任兆麟字文田,号心斋,原名廷麟,震泽(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年间举孝廉,以侍养辞。尝辟莲泾学舍著有《毛诗通说》、《春秋本义》等。是书所收有《林屋诗稿》四卷、《心斋
六卷。清金和(1818-1885)撰。金和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擅诗,诗多长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其诗篇多为反映社会政治之作。著有《秋蟪吟馆诗钞》。此编分六集。《然灰集》:撰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