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焦山志

焦山志

①二十卷。清王豫撰。王豫,字柳村,江苏丹徒(今镇江)人。《焦山志》道光三年(1823)刻本,共二十卷。其考焦山曰,山在镇江府东北,扬子江中。山距城九里,古名谯山。焦山,又名金山、浮玉。米芾临金山赋注直云,浮玉、焦山之名也。今焦山崖刻浮玉者,有二。兹篇正旧志之误处亦多。卢见曾作焦山志,谓蔡伯喈为焦孝然作赞,后人因称谯山为焦山。兹篇则辨之。曰北宋后,始以焦孝然事附会之。考孝然避兵聚妇于扬州,尔时孝然尚年少,并无焦山三诏之事。且孝然为魏以后人,蔡伯喈卒于汉末,在孝然之前,焦君之赞,当别有一焦君,断非焦孝然也。兹篇稿成距焦志书成六十年。王豫细读焦书,不仅多正其误,而且于其所失者多有增补,如增叙仰止轩、诗微阁、藏书楼、月波台、夕阳楼、还石山房、饮江楼、西汉定陶鼎等,尤可一读。② 二十六卷。清吴云撰。吴云,字平斋,浙江归安人。官江苏镇江府知府。乾隆五十七年卢见曾撰《焦山志》十二卷。道光中,王豫、顾沅又先后重修。吴云则以该三种《焦山志》为底本,正误增新,撰成此书。《焦山志》同治四年(1865)刻本,共二十六卷。分为:卷首为宸翰及御赐。卷一,山水建置。卷二至卷三,周鼎。卷四,西汉定陶鼎(附杂器)。卷五至卷六,瘗鹤铭。卷七至卷八,碑刻。卷九,高隐。卷十,方外。卷十一,杂识。卷十二至卷二十六,艺文。其高隐一门,为旧志所无。以周鼎、定陶鼎、瘗鹤铭并为焦山金石传绩,具载诸家考辨,且占篇幅独多,亦为他志所未有。二者皆合理。兹篇考证亦详。其谓焦公祠曰,初则肖像加兖冕,明天顺改深衣大带。未几复用兖冕。正德七年(1512)复改深衣大带,后又改兖冕。万历二十二年(1594),始易以隐士衣服。似此亦为他志所无。综观全书,条理清楚,叙述明白,实可供后人考镜。

猜你喜欢

  • 黄氏日抄

    九十五卷。南宋黄震(1213-1280)撰。黄震字东发,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历任吴县尉、抚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浙东提举常平等职。宋亡后,隐居宝幢山,饿死师事五文贯,

  •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

    五卷。章冲撰。章冲,字茂深,湖州吴兴(今属浙江省)人,祖籍建州浦城(今属福建省)。章祐曾孙,叶梦得之婿。官朝散大夫,孝宗淳熙(1174-1189年)中尝知台州。叶梦得精于《春秋》之学,章冲亦究心于《左

  • 明季兵部题行汇稿

    不分卷。不著撰人名氏。是编汇辑兵部题行汇稿三千余件。自明天启四年(1624)至崇祯十七年(1644)二十年间,其中天启四年一册,五年一册,七年一册,崇祯元年至十七年各一册,崇祯年一册,缺年月一册。是书

  • 箧衍集

    十二卷。清陈维崧(1625-1682)编。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少补诸生,晚荐博学鸿辞,参与修《明史》。能诗善词,尤以骈文见称。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迦陵词》、《两晋南北史

  • 易彖传大义述

    二卷。清吴翊寅撰。此书以作者所撰《易爻例》为依据,专门对周易《彖传》进行注释。依照上下经的次序,全书分上下二卷。作者认为乾坤二卦为周易之根本,十二消息卦又为诸杂卦之根本。复卦一阳五阴,姤卦一阴五阳,都

  • 尚书读记

    一卷。清阎循观(1724-1768)撰。循观字怀庭,号伊蒿。昌乐(今属山东省)人。清代学者。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授吏部考功司额外主事。初好佛,后读宋儒之书,乃一尊程朱之学。曾与潍县韩梦周讲学

  • 白雪楼诗集

    十卷。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生平详见《诗学事类》及《李沧溟集选》辞目)。此集凡十卷。刻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犹在《沧溟集》之前。前有魏棠序。又有拟古乐府序二篇,一为历城许邦才撰

  • 通鉴外纪

    十卷。目录五卷。宋刘恕(1032-1078)撰。怒字道原,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皇祐进士,官至著作郎。治平年间参与编修《资治通鉴》。著有《十国纪年》、《通鉴外纪》、《疑年谱》、《年略谱》。因司马光修

  • 登封县志

    三十二卷,清陆续萼修,洪亮吉纂。陆续萼,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知县。洪亮吉,详见《长武县志》。陆续萼欲重修县志,请示巡抚毕沅,毕即推荐幕宾洪亮吉主纂,续萼欣然同意。亮吉由

  • 汉书

    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是奉汉明帝诏命,继续他父亲班彪之业修成《汉书》的。《汉书》并非班固一人所作。他的父亲班彪是